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需求迅速扩大,进入专业的儿童口腔科进修已成为越来越多基层医生的选择。如何优化进修医师的培养流程,在其有限的进修时间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关于儿童口腔诊疗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诊疗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本文就进修医师临床能力及其科研能力的提高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以有利于培训合格的儿童口腔医生,提高基层医院及诊所儿童口腔医学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语义性痴呆(SD)是额颞叶变性的一种类型,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变性病性痴呆,常被误诊。现报道3例SD如下。1病例1.1例1男,66岁,初中文化,村干部,右利手。因"叫不出别人和物品的名字4年"于2015年12月28日入院。4年前患者生气后无法叫出别人的姓名及物品的名称(主要集中于蔬菜的名称),症状进行性加重。2年前患者脾气逐渐温和,变得勤快,能主动帮家人做家务(以前脾气暴躁、懒惰,很少做  相似文献   
3.
积雪草酸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及致龋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对其产酸和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的影响.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积雪草酸对S.mutans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试验和MTT试验分别探究积雪草酸对S.mu-tans生物膜的总量和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蒽酮-硫酸法,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测定积雪草酸对S.mutans生物膜EPS的产生和结构形貌的影响;pH计测定积雪草酸对S.mutans产酸的影响;CCK-8法检测积雪草酸的细胞毒性.结果:积雪草酸对S.mutans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0μg/mL,在亚抑菌浓度(10μg/mL和5μg/mL)下均能有效抑制S.mutans生物膜形成以及产酸和产EPS.同时,积雪草酸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积雪草酸在一定浓度下能有效抑制S.mutans生物膜形成,并能降低其产酸和产EPS等致龋毒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GHb、hs-CRP、SU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142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将一般情况及相关检查指标行χ2检验或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123例(86.62%),其中不稳定斑块82例(57.72%),稳定斑块41例(28.87%),无斑块组19例(13.38%);不稳定斑块组性别、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年龄、高血压史、卒中史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GLU、GHb、hs-CRP、SU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Hb、hs-CRP、SUA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中,GHb、hs-CRP、SUA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GHb、hs-CRP、SUA控制不良的患者,弱化致动脉硬化因素,减缓斑块不稳定化进程,对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脑缺血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颈部血管彩超及TCD资料。结果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为19.1%、36.2%、42.5%、49.1%;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P<0.05);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19.1%、36.2%、47.1%、67.9%;各组间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侧支循环的开放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自愿接受脑卒中预防的62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4例。对照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凝血活酶臣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实验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INR1.5~1.9.并加用洛伐他汀20mg/d,随访7~56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事件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a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华法林抗凝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2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2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个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血压参数、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9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测试.结果 (1)中年高血压组患者的定向力、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总量表分和记忆商(MQ)各项的等值量表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素最高舒张压、最高脉压与短时记忆正相关 (P<0.05),平素最低收缩压,最低平均动脉压与语言能力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史与定向力负相关(P<0.01).结论 (1)中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以及听觉和视觉记忆的结合等功能障碍.(2)高血压史、血压参数对短时记忆和认知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旨在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神经内科2013-01~2016-02收治的49例AD患者和同期收治的55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精神和行为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AD组在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P0.01),但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VD组(P0.01)。AD组妄想和偏执、攻击行为、恐惧和焦虑、行为紊乱BEHAVE-AD评分虽高于VD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幻觉、情感障碍及日夜节律紊乱BEHAVE-AD评分虽高于AD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比较,AD患者在记忆力、语言方面均明显低于VD组(P0.01),而在注意力方面明显高于V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虽在定向力、空间感方面高于VD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HO-UCLA AVLT评分比较,VD组延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值较AD组明显偏高(P0.01)。结论 AD和VD患者均存在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异常表现,且存在一定差异,对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