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GHb、hs-CRP、SU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142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将一般情况及相关检查指标行χ2检验或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123例(86.62%),其中不稳定斑块82例(57.72%),稳定斑块41例(28.87%),无斑块组19例(13.38%);不稳定斑块组性别、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年龄、高血压史、卒中史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GLU、GHb、hs-CRP、SU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Hb、hs-CRP、SUA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中,GHb、hs-CRP、SUA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GHb、hs-CRP、SUA控制不良的患者,弱化致动脉硬化因素,减缓斑块不稳定化进程,对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13-05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87.50%(42/48)。恶化3例(6.25%),死亡1例(2.08%)。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出血发生的早晚、出血量多少、梗死灶部位大小及并发症控制等因素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脑梗死(ACI)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69.6%~70.8%~([1])。认知功能障碍(CI)是ACI后常见的器官损害之一。胱抑素C (Cys C)可能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判定指标之一,但其与ACI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较少~([2-3])。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Cys C水平与老年ACI后发生CI的相关性,并分析CI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李武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45-3546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盐酸美金刚治疗,给予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ADL量表评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痴呆程度[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4.51%(38/51)](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DR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CDR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将普罗布考、盐酸美金刚联合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