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8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523篇
口腔科学   98篇
临床医学   1030篇
内科学   75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科学   738篇
综合类   216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053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191篇
  9篇
中国医学   1134篇
肿瘤学   31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进行诊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情况,并分析对免疫功能(IgG、IgA、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结果在治疗72 h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09);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肠道菌群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放射治疗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平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1例食管癌患者的全身CT上勾画全身器官,然后利用基于GPU加速的蒙特卡罗软件ARCHER计算相应的器官剂量分布,最后利用Lyman-Kutcher-Burman(LKB)模型评估放疗患者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针对该病例,成功建立基于DeepViewer?ARCHER和LKB模型的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发现距离靶区越近的器官剂量越大,其中心脏与靶区间距离最小,剂量为14.11 Gy,但因其模型参数特殊,通过LKB模型计算的NTCP为0.00%;左、右肺的剂量分别为3.19和1.16 Gy,但是NTCP值却很大,分别为2.13%和1.60%。对于距离靶区较远的头颈部器官(视交叉、视神经和眼)和腹部器官(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分别约为9和2 mGy,并且NTCP均近似为0.00%。结论: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蒙特卡罗软件ARCHER和LKB模型建立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泽泻汤中3种成分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为泽泻汤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WAT05427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22.0及SIMCA14.1软件对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同时测定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4,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色谱峰,分别为11号峰白术内酯Ⅲ、15号峰23-乙酰泽泻醇C、16号峰23-乙酰泽泻醇B,CA和PLS-DA将15批泽泻汤样品分为2类,同时15批泽泻汤中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21~0.569、0.075~0.139、0.106~0.14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为泽泻汤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在面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医院84例面部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白斑面积与皮损区IL-17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斑面积及皮损区IL-17水平均显著减少,且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可有效缩小白斑面积,降低皮损区IL-17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5所三甲医院的22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9.41±13.35)分,职业倦怠总分为(63.51±17.2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急诊护士的道德困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30,P=0.015; F=6.302,P=0.001);不同年龄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28,P=0.005),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关性(r=0.412,P<0.05)。结论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TQ-MS测定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评价益母草中阿魏酸对中成药调经止痛片及新生化颗粒的质量影响,为制定含有益母草并以阿魏酸为定量指标的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及UPLC-Q/TOF定性鉴别及分析益母草中阿魏酸,采用HPLC/TQ-MS定量分析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基于定量分析结果及处方用量探讨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对其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影响。结果:薄层鉴别及UPLC-Q/TOF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均含有阿魏酸。HPLC/TQ-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在0.004 2%~0.006 5%之间。结论:益母草与当归、川芎等含有阿魏酸的药材配伍且其用量较大时,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会对其质量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海南三亚地区2019—2020年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孕妇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南三亚地区2家医院产科建档行定期规范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与饮食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妇饮食行为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20 086名孕妇中,GDM患者3 173例,GDM发生率为15.80%。高龄(OR=3.812)、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OR=2.473、2.975)、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30)、甜食食用频率高(OR=1.394、1.723)、每日水果摄入量多(OR=1.342、1.387、1.458)、精制谷物比例高(OR=1.357)、高脂食品摄入频率高(OR=1.510)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大,日运动时间≥1 h(OR=0.435)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小。结论海南三亚地区GDM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孕妇饮食行为有关,甜食与高脂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每日水果摄入量过多、主食过于精制是GDM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时间≥1 h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布南色林原料药中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3种遗传毒性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以甲磺酸丁酯为内标,按内标标准曲线法进行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DB-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40℃,维持3 min,升温速率为30℃·min-1,终止温度150℃,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为110℃;载气(He)流速为0.6 mL·min-1;进样量为1 mL;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EI),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检测;离子源温度为200℃;接口温度为150℃;电子能量为70 eV;溶剂延迟1 min。结果:3种杂质成分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0;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25~3.0 μg·mL-1r ≥ 0.998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40%~101.40%(RSD为3.2%,n=9)、92.80%~99.70%(RSD为2.5%,n=9)和96.30%~100.75%(RSD为1.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迅速,可用于布南色林原料药中3种遗传毒性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