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对部分主要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TCMID)中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药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炙)、延胡索(炙)、甘草(炙)的化学成分,并在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中收集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在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搜索与胃炎相关的蛋白和基因,建立胃炎靶点数据库;通过DIP数据库将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关联,建立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相关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5.1软件自带的G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功能注释;通过人类基因和基因表型综合数据库(OMM)筛选炎症相关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靶细胞进行富集。体外细胞实验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对象,采用1μg·mL-1脂多糖(LPS)和0.2μg·mL-1γ干扰素(IFN-γ)制备细胞模型,以含有最大无毒剂量气滞胃痛颗粒内容物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模型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各组RAW264.7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主要潜在的活性成分25个,重要靶点20个,其中关键靶点包括COX-2、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与胃炎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其药效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炎症、血管内稳态、免疫、中枢神经及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的影响。气滞胃痛颗粒对RAW264.7模型细胞中COX-2iNOSIL-6TNF-α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可能主要通过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损伤、消除感染等实现其治疗胃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两面针药材的综合质量。方法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20批两面针药材进行常规检测,并建立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评价其质量一致性。结果共检出2批药材为伪品,1批药材浸出物低于药典规定,4批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低于药典规定。建立了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18批鉴定为正品的药材聚为5类。结论不同来源的两面针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HPLC指纹图谱可反映其质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对两面针成分进行筛选并预测和收集相关靶点。利用OMIM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炎症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炎症靶点"网络文件,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网络,从而获得与两面针抗炎直接相关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后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Cytoscape 3.5.1的插件ClueGO对其涉及的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最终合并以上关系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3个,抗炎靶点9个,包括COX-2、i NOS、PPARG、COX1、MAPK-14、JUN等,两面针抗炎的可能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RLs信号通路。结论初步揭示了两面针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的相互作用,调控多条通路共同干预实现的,但关键的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