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2篇
  免费   1280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耳鼻咽喉   156篇
儿科学   321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1237篇
口腔科学   215篇
临床医学   3705篇
内科学   2028篇
皮肤病学   464篇
神经病学   990篇
特种医学   10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2001篇
综合类   8055篇
预防医学   3155篇
眼科学   401篇
药学   2931篇
  22篇
中国医学   3427篇
肿瘤学   893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490篇
  2013年   970篇
  2012年   1186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300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531篇
  2004年   1312篇
  2003年   1148篇
  2002年   928篇
  2001年   1002篇
  2000年   1094篇
  1999年   1071篇
  1998年   976篇
  1997年   926篇
  1996年   892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71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505篇
  1991年   440篇
  1990年   366篇
  1989年   299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46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5篇
  1965年   20篇
  1964年   16篇
  195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中肿大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活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1月行EBUS-TBNA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我们使用以下EBUS超声内镜特征来预测淋巴结的良恶:回声,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纵横比,形态,边界,淋巴门有无,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肿大淋巴结EBUS-TBNA超声内镜下的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以 P<0.05 为标准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227个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67.4%的肿大淋巴结被证实为恶性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声、长轴及短轴的长度、正常淋巴门结构的消失是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纵隔恶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可以通过这些超声特征提高EBUS-TBNA对纵隔恶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栓塞、急性肺损伤、吸入性肺炎和非计划插管等,是病人术后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可逆转病人的负性结局.对早期识别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以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评估工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阴性乳腺癌病人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单纯乳房切除和SLN阴性的718例乳腺癌病人,均行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分析其转移率及转移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腋窝低位淋巴结检出686例(95.5%),平均检出(9.4±5.7)(0~21)枚。40例病人发现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6%(40/718)。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与腋窝淋巴结可触及、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数目、脉管癌栓、神经侵犯、HER2阳性、分子分型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可触及、SLNB数目、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分子分型是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患肢发生上肢淋巴水肿5例(0.7%),病人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LN阴性乳腺癌病人存在腋窝低位淋巴结临床转移。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存在许多危险因素,有必要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应用钝针与锐针对鼻唇沟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应用透明质酸对60例鼻唇沟凹陷求美者行鼻唇沟注射填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求美者。钝针组应用27 G钝针进行注射,锐针组应用27 G锐针进行注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求美者获随访1~9个月,两组修复效果均较明显,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肿胀发生率钝针组高于锐针组(P0.05);淤青、局部不平整和丁达尔现象的发生率锐针组高于钝针组(P0.05)。结论通过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可以安全、有效地修复鼻唇沟凹陷,锐针注射可以对皮肤表面形态进行更精细的雕刻,钝针注射更有利于降低血管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在常规止血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24 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统计产妇病死率和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未出现产后出血病死者;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可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参加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结构化培训尸体手术训练中学员表现。方法 针对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的学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学员在尸体手术训练过程中各步骤的技术表现、术中困难及并发症以及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等结果。结果 共45名学员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其中39名学员返回问卷。荷包缝合方面,5名(12.8%)学员未能独立完成,7名(17.9%)学员需要经过两次或以上尝试来完成荷包缝合。在各方向直肠系膜间隙的切开分离过程中,85%~90%学员能在教员不同程度上的口头指导下亲自完成。最终标本直肠系膜完整性的评价中,系膜不完整的标本共5例(12.8%),系膜近乎完整的标本共18例(46.2%),系膜完整的标本共16例(41.0%)。术中并发症及遇到困难方面,18名(46.2%)学员进入错误间隙,1名(2.6%)学员出现直肠穿孔,4名(10.3%)学员出现荷包失败,2名(5.1%)学员出现尿道损伤。单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学员培训前独立完成taTME手术的例数≥1例为术中不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荷包缝合、直肠全层切开以及直肠系膜间隙的分离等各重要手术步骤中获得较为充足的亲自上手练习机会,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的手术经验并不能降低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参加包含尸体手术训练的taTME结构化培训有助于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均采用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卧位单人定点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依赖于组织学分级,这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和活检后常规评估。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组织学分级可能会被低估。目的确定与高级别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