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血管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胃肠血管球瘤患者,15例位于胃部,1例位于回肠;其中12例(12/16)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8例(8/16)行超声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11例位于胃窦,3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角,1例位于回肠;15例胃肿瘤中10例直径小于2cm,1例恶性肿瘤直径约105mm;回肠恶性肿瘤直径约61mm;15例胃肿瘤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2例,混合生长6例,1例回肠肿瘤呈混合生长;1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其中1例斑点钙化;1例密度不均匀,部分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其中7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静脉期7例表现渐进性强化;8例超声内镜显示4例低回声病灶,其中2例回声欠均匀,1例偏低回声病灶,1例混合回声病灶,1例稍高回声病灶,1例高回声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7例,黏膜下层1例;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4例瘤体血液供应丰富,与周围分界清晰,肿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卵圆形或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难见,2例血管球瘤细胞弥漫性生长,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部分表达Galdesmon或Calponin,14例胃血管瘤Ki-67阳性指数小于10%,1例胃血管球瘤Ki-67阳性指数30%,肠血管瘤Ki-67阳性指数70%。1例胃血管球瘤及1例肠血管球瘤诊断为恶性,且该胃血管球瘤患者肝脏受侵。结论:胃肠血管球瘤相对少见,恶性更为罕见,CT增强及超声内镜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要靠手术、病理及其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肝转移的胃肝样腺癌(HAS)患者的增强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例HAS患者,8例患者均行腹部增强CT扫描,其中4例为术前(胃癌根治术)检查。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病灶影像学参数,包括动脉和静脉期的增强模式、坏死情况、静脉是否有血栓以及整体影像学诊断。结果 胃部病灶位于胃底和贲门4例(4/8,50%)、胃窦3例(3/8,37.5%)、胃底1例(1/8,12.5%)。分析4例术前胃部病灶图像,胃壁最大厚度为(22.02±3.64)mm,大体类型表现为隆起型2例、溃疡型1例、浸润型1例。肿瘤平扫呈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见低密度坏死区,4例均未见钙化。动脉期3例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可见由于瘤内坏死引起的不均匀强化。8例HAS肝转移灶中6例为多发,2例为单发。轴位MSCT示7例患者最大肝转移癌灶>3 cm,且无论大小均可见坏死。6例癌灶边界清楚。增强强化不均匀,3例表现为环形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2例,呈典型“快进快出”模式。7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伴门脉侵犯...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展迅速,恢复慢且致残率高。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脑内局部血肿及其占位效应、继发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从而引发脑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探索其改善神经功能的靶点及机制,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因此,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中广泛应用,成为出血性中风的常规疗法。近年来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后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过程起着关键的干预作用,在血肿清除和改善微循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有显著疗效。文章总结近五年活血化瘀药(三七、丹参、水蛭),方剂(补阳还五汤、抵挡汤、脑血疏口服液、通窍活血汤等)及复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靶点,从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检索相关著作与文献,总结醒脑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牛黄)、方剂(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及其复方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实验研究进展,发现醒脑开窍药在调节血脑屏障、抗细胞凋亡、抗氧化损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细胞自噬等多方面发挥脑保护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