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电子计算机对核素、多普勒和心尖搏动图中的8项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进行判别分析,比较各指标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和各项舒张功能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组。判别方程为:Z=0.21X_1+23.86X_2-22.88X_3-0.18X_4+2.83X_5+2.06X_6+66.86X_7+1.66X_8。临界值为42.99。判别正确率为100%。各指标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EV/AV,1/3FF,A/E-O,PFR,DATI,EDC,IRT和1/3FFd。提示:多普勒EV/AV与冠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核素的1/3FF次之,心尖搏动图的A/E~O亦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单笔心电图机测定心脏收缩时间间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临床心脏病学无创伤检查方法之一,由于需用多导仪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和颈动脉搏动图(CAR、CPT)等,因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MA对CD18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PMA刺激下的U937细胞为实验模型,运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U937细胞CD1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MA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诱导U937细胞CD18mRNA表达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分别被PKC、NF-κB抑制剂所抑制,但不能被转录因子AP-1抑制剂所抑制。结论:PMA能激活细胞的PKC,进而通过其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CD18mRNA的表达,转录因子NF-κB为PMA刺激下的U937细胞CD18基因转录所必需,而AP-1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正>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左心室功能检查方法。目前,STI的传统方法需在多导仪上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R)或心尖搏动图(ACG)。现在国内多导仪尚未普及,限制了STI 在基层单位的广泛使用。本文试图提出新指标和建立回归公式,用心电图机记录以简化STI 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于住院即刻,三天、一周、两周、三周、一月以及更长时间检测心室迟电位;心脏收缩时间间期;每搏指数、心指数和心搏功指数。结果显示 AMI 心衰组的心功指标远较非心衰组差,而迟电位的发生率心衰组亦高;下、后壁梗塞组与前壁心梗组的心功能各指标及迟电位阳性率均无统计差异;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功能各参数随时间推移(经治疗)有好转趋势,而迟电位在不同时间检测都可测到阳性,刚进院时较少,两周左右增多,一个月时最高,且此时心功能参数都有变好的趋势,但好转的心功能参数随着 LP 出现又呈变坏的趋势。故对 AMI 患者的心功能、迟电位最好进行动态监测,不能以一次检查结果为准绳。  相似文献   
6.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左心室功能检查方法。目前,传统的STI测定方法,需在多导仪上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R)或心尖搏动图(ACG)。由于国内质量较高的多导仪尚未普及,故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心电图机记录ECG和PCG迭加图的方法进行STI测定。纸速为50mm/S,先后记录ECG、PCG、CAR和ECG PCG,然后由ECG PCG中测Q-S_2,由PCG中测S_1—S_2,由CAR中测LVET,由(Q—S_2)—LVET求PEP,由(S_1—S_2)—LVET求ICT,再算得PEP/LVET和ICT/LVET。  相似文献   
8.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既是一仃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实践性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际工作中一些较难技术问题的能力。而搞好实验课教学可大大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根据实验教学的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并提出了实验教学应遵循的五个程序。  相似文献   
9.
潘真  刘俊山 《医学争鸣》1989,10(2):134-136
本仪器可配合心电图机测定心脏功能,并能记录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或心尖搏动图以及上述图象与心电图的迭加图。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非创伤心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检出状况,为防治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1年1—12月驻马店市某儿童医院诊治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使用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共有1 642例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纳入研究,1 289例检出病原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78.50%。共检出阳性菌株2 378株,排在前3位的呼吸道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17.70%)、肠道病毒(15.26%)、腺病毒(13.12%)。不同年龄、发病时间、全身症状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4~6岁、秋、冬季发病、有全身症状的病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更高。不同年龄、发病时间、症状的病例病原体检出情况也不同,各年龄段均有甲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检出,1岁及以上病例有博卡病毒、巨细胞病毒检出,发病时间冬季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季节均以肠道病毒为主,有全身症状的病例以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检出最多,无全身症状的儿童病例以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最多。结论 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4~6岁,发病时间秋、冬季,有全身症状者病原体检出率更高,不同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的病例病原体不同,应根据病原体检出状况进行有效诊治,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