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线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Midlinenon-Hodgkln’sMalignantLymphoma,MNHL)是发生在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软硬胯、咽及喉等中线部位的一种结外型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P53基因突变是许多人类恶性肿瘤发展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人们发现P53基因的改变与头颈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我们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NHL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MNHL的临床表现、细胞类型、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在材料来源材料取自1991~1997年我院收治的MNHL患者的活俭样本2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量子点(QDs)体外对巨噬细胞细胞化学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细胞化学方法,在细胞水平观察QDs对巨噬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对PAS反应、Feulgen反应、ATP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α-醋酸萘酚酯酶(ANAE)、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 3.125mg/L剂量的QDs对巨噬细胞的结构没有影响,但细胞内的细胞化学及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PAS反应、Feulgen反应、AcP、ALP、ANAE和Mg2 -ATP酶表现为阳性,而SDH、LDH则为阴性.阳性结果中,Feulgen反应、ANAE、ALP和Mg2 -ATP组中QDs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S反应、AcP组中QDs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细胞学水平上,QDs虽然可以使巨噬细胞内的某些酶发生变化,但不影响其结构及吞噬功能.3.125mg/L剂量的QDs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标记活细胞,对细胞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分离方法 ,观察其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为下一步细胞融合提供DC来源。方法 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CD4 + DC ,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 ,光镜、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S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DC的分子表达。结果 此纯化方法所得细胞纯度可达到 80 %以上 ,形态学观察可见纯化细胞具有典型的DC特征 ,该细胞能高表达HLA DR和S 10 0分子。结论 免疫磁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典型DC ,为进一步进行DC与肿瘤的融合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量子点(QDs)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5个剂量实验组,QDs终浓度为3.125、6.25、12.5、25和50μg/mL,采用MTT法观察QDs作用体外培养细胞后细胞成活情况,于酶标仪上测定OD值,并以均数进行F检验。结果量子点浓度小于6.25μg/m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子点在一定剂量内不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大鼠胃癌形成和胰岛B、D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MNNG(20 mg/kg)给大鼠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0天,以诱导大鼠胃癌形成.用HE染色与AB-PAS染色方法观察硒对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胰岛内胰岛素细胞(B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并对其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中加入2 mg/L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了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了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高硒组比实验对照组(P<0.01),出现了浆膜下平滑肌瘤,增加了平滑肌瘤的发生率.B细胞的面数密度(NA)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光密度(MOD)低硒组比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细胞的面数密度实验对照组和加硒各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是MOD值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NNG所致胃癌的过程中,饮水中加入2 mg/L、4 mg/L亚硒酸钠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亚硒酸钠的胰岛素模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硒对大鼠胃癌的作用及对其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硒在机体自然抗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 Wistar大鼠 MNNG(N甲基 - N -硝基 - N亚硝胍 2 0 mg/k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 0 d,以诱导大鼠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wk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硒对大鼠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大鼠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 ,其胃的胃泌素细胞 (G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SS细胞 )、5-羟色胺细胞 (5- HT细胞 )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1 .硒能抑制 MNNG所致大鼠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 2 .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大鼠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增强 (P<0 .0 1 ) ,SS细胞、5- HT细胞也有增强的趋势 (P>0 .0 5)。 3.加硒各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 ,大鼠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减弱 (P<0 .0 1 ) ,SS细胞、5- HT细胞也有减弱的趋势 (P>0 .0 5)。结论 内分泌细胞可能与 MNNG所致大鼠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硒可能对大鼠胃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为同年龄期小鼠表皮Langerhans细胞(LC)的密度及结构,本实验将LACA小鼠分为不同年龄组。光镜下观察ATP酶染色后小鼠后肢跖部表皮LC结构及密度,可见从新生鼠至28周龄鼠LC数目逐渐增多,胎鼠及老龄鼠LC少。电镜下3、8、28周龄鼠LC胞质内细胞器发达,Birbeck颗粒多,细胞核不规则;而胎鼠、新生鼠LC较幼稚,细胞器不发达,老年鼠LC线粒体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针刀对移植于裸鼠皮下人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作用。方法将6例人无表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分别移植于24只裸鼠背部皮下,建立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术后10天,分为对照组、0.1mg/ml曲安奈德组、0.2mg/ml曲安奈德组和小针刀组,每组6只,14天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结果Ⅰ、Ⅲ型胶原分布于各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组织中。图像分析结果,0.1mg/ml曲安奈德组和0.2mg/ml曲安奈德组Ⅰ、Ⅲ型胶原含量(0.09±0.03,0.11±0.05;0.12±0.02,0.11±0.01)低于对照组(0.17±0.04,0.19±0.03)(P〈0.05);小针刀组Ⅰ、Ⅲ型胶原含量(0.12±0.02,0.12±0.02)与曲安奈德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针刀可降低移植于裸鼠皮下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陈丽  唐军民  战军  唐岩  李枫  任彩霞  梅芳 《解剖学报》2009,40(3):458-462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β(IFN-β)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深入探讨SARS患者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组织细胞内IL-6、IFN-β和IP-10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SARS患者脾红髓内含大量IL-6阳性细胞,阳性产物呈团块状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红髓内IL-6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A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脾红髓内阳性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呈IFN-β阳性,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团块状,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组织内IFN-β阳性细胞的A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脾红髓内含大量IP-10阳性细胞,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团块状,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组织内IP-10阳性细胞的A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细胞因子在SARS患者残存的脾白髓内均呈阴性. 结论 SARS患者脾内细胞的IL-6、IFN-β和IP-10反应均相对增强,提示SARS患者脾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免疫功能缺陷可能与上述促炎症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趋化因子的相对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剂、封片剂、温度及除菌方式对3种量子点标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正常皮肤的影响.方法:利用发射波长为610、 523和576 nm的3种量子点,以具有吞噬能力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正常皮肤为载体,观察不同的固定剂、封片剂、温度及除菌方式对量子点标记细胞及组织的影响.结果:3种量子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皮肤组织没有明显的毒性,并且在6~72 h内保持荧光不衰减.高于56℃的温度会使量子点失去发射荧光的特性.较好的除菌方式为 60Co照射和微孔滤膜过滤.最稳定的封片剂为水溶性的ClearmountTM.吞噬了量子点523的巨噬细胞,可使用多种固定液固定.结论:不同波长量子点标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皮肤组织的效能受固定剂、封片剂、温度和除灭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