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照相参数对照片拍摄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4个规格标准的魔方,分前后、左右不同角度摆置作为被摄物体,选择尼康D300机身,在不同镜头、焦距、光圈、物距和图像位置条件下对魔方进行实际拍摄,测量3个定格贴在不同照相参数下的同一边像素长度和同一内角角度,对比评价不同照相参数对照片拍摄误差的影响.结果 在镜头的透视变形方面,物距不同的1号和2号定格贴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离焦轴距离不同的1号定格贴和3号定格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镜头畸变方面,1号定格贴和3号定格贴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参数,有助于减少镜头的透视变形和镜头畸变,提高整形外科摄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探索区域生长与U-Net相结合在视网膜血管分割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开发的系统自动分割视网膜血管,为医生提供视网膜血管结构变化的准确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方法 结合U-Net网络和区域生长对预处理后的视网膜血管进行自动分割,并通过控件的设计将算法集成到视网膜血管分割系统中。结果 血管分割性能指标—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977 7、0.768 4和0.982 1,区域生长能够提高细微视网膜血管的分割准确率。结论 该系统具有界面简洁、操作方便的特点,实现了高精度、可视化的自动视网膜血管分割,为医师观察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平台,也为医师判断病变性质提供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们2004年1月~2005年4月用单味枸杞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经过2~4个月的观察,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的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其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以RT-PCR方法扩增出人Pin1基因全长cDNA序列(CDS),插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GFP-Pin1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出人Pin1基因;构建pEGFP-C1-Pin1重组质粒,体外成功转染入宫颈癌HeLa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证实存在GFP-Pin1蛋白高表达;经G418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结论重组质粒pEGFP-Pin1体外转染HeLa细胞后,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内有效表达,检测方法简便可靠,为利用转染该目的基因的细胞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男性美容整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治疗的1238例、年龄8~80岁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就诊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在全部整形美容就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年提升,不同年龄美容就医者具备不同的特点,25岁以下的就诊者多为先天性畸形患者;26~49岁男性整形美容的手术的就诊者多为美容、抗衰老的整复,50岁以上则多为皮肤肿物的切除,结论:认知男性患者就诊整形美容手术的特征对临床取得理想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色素分析软件在评估色素性皮肤病及其疗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评估面部色素性皮肤病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及复诊时采集患者皮损区的数码照片,输入计算机,应用色素分析软件系统测量患者色素性皮肤病的皮损面积,红、绿、蓝色的灰度值,平均灰度值,最大及最小灰度。结果:采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测量皮损的面积和平均灰度,面积减少、平均灰度值增加说明治疗有效。结论: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对色素性皮肤病皮损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32例骨盆正常的成人三维CT重建图像,观察SISPTBOS钉道范围,采用CT数字重建技术模拟植入SISPTBOS,测量钉道有关解剖参数,包括钉道长度(L)、进针点与S1上关节中央的距离(M1)、出针点与髋臼后上缘的距离(M2)、前倾角(e)、外倾角(f)、矢状面安全角(a)、冠状面安全角(b)、矢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1)和冠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2)。 结果 钉道内侧壁为弓状线,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L为(11.90±1.62) cm,M1为(2.07±1.40) mm,M2为(4.78±2.57) 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 ± 0.99)mm,d2为(6.75±0.84) mm。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作为SISPTBOS固定。该通道植入螺钉可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及其母儿并发症。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卡的976例孕妇通过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进行糖筛查,阳性者再做75g糖耐量试验(OGTT)。27例GDM阳性为糖尿病组,以糖筛查正常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筛查976例孕妇中GCT阳性者84例(8.61%),总糖耐量异常者37例(3.79%),其中GDM27例(2.77%),糖耐量异常(GIGT)者10例(1.02%)。GDM组和对照组相比,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子痫前期、胎儿窘迫、早产等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率为59.26%,对照组为37%。结论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对GDM患者进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I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rain,再灌注120min。IPC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5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后同I组。SIP组5min内从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0min,此后用5min把放出的血输回,后同I组。检测3组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120min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SOD活性及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1)缺血前各观察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30min,再灌注30、120min时点IPC、SIP组血清cTnI浓度、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IPC、SIP组血清SOD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SIP组较IPC组效果显著,但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