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1月,应用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新鲜撕脱性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岁;骨折类型(Salter-Harris分类):I型8例,II型10例,III型3例,IV型1例;骨折部位:尺骨鹰嘴6例,肱骨内上髁4例,肱骨外上髁4例,肱骨大结节2例,外踝4例,内踝2例。术后均早期康复活动。骨愈合后及时取出内固定物。所有患者获12~28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按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和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骨折均顺利愈合,未见移位和延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患肢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无关节不稳,无明显骨骼发育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二齿钩钢板短期固定对骨骺或骺板无继发性、医源性损伤,是骨骺未闭合青少年撕脱性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需注意勿过度加压和控制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32例骨盆正常的成人三维CT重建图像,观察SISPTBOS钉道范围,采用CT数字重建技术模拟植入SISPTBOS,测量钉道有关解剖参数,包括钉道长度(L)、进针点与S1上关节中央的距离(M1)、出针点与髋臼后上缘的距离(M2)、前倾角(e)、外倾角(f)、矢状面安全角(a)、冠状面安全角(b)、矢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1)和冠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2)。 结果 钉道内侧壁为弓状线,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L为(11.90±1.62) cm,M1为(2.07±1.40) mm,M2为(4.78±2.57) 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 ± 0.99)mm,d2为(6.75±0.84) mm。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作为SISPTBOS固定。该通道植入螺钉可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创伤性腰椎椎弓根骨折(traumatic lumbar pedicle fracture,TLPF)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和2010年12月收治的2例TLPF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1岁(例1)和29岁(例2);分别为腰部撞击致L5右侧TLPF伴双侧椎板和双侧横突骨折,摔倒致L4右侧TLPF伴左侧峡部不连。2例均有明显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站立,例1有短暂神经根刺激症状,例2无神经根刺激症状。X线片均未见明显椎弓根骨折,经CT检查确诊。例1采取L5、S1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例2采取保守治疗。结果例1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植骨融合,腰痛基本消失;术后12个月恢复原工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92%恢复至6%。例2治疗12个月后椎弓根骨折愈合,腰痛消失,恢复脊柱正常功能,ODI评分由治疗前60%恢复至4%。结论 TLPF临床罕见,主要因剪切力和扭转力暴力致伤,常规X线片检查易漏诊,需行CT或MRI检查确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钛板松动、螺钉退出及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等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系统的应用有望避免这些并发症。
  目的:观察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疗效。
  方法:2013年4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应用ROI-C进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融合器中均植入骨诱导促进椎间融合。32例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颈髓过伸伤3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不稳2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例。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测定JOA及NDI评分评价神经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均完成了4-8个月的门诊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ROI-C松动移位及二次手术。椎间融合平均时间4.2个月(3-5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9.2分上升至术后13.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均较内固定前提高(P<0.05)。提示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有效地恢复病变椎间隙高度,能获得颈椎稳定性重建及椎体间融合,有效避免因植入钢板固定而引起的相关手术并发症,改善神经症状及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尽管切开复位内或外固定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但是仍然有5%-10%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原因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局部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具体局部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由局部因素造成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固定后骨不患者87例,分析判断局部因素的具体原因。医源性局部因素包括:未达有效固定,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忽略植骨,复位不良,内固定后感染,缺乏正确康复指导;患者因素包括:损伤严重,特殊部位,活动过早与过多。 结果与结论:医源性因素占73.0%,患者因素占27.0%。在医源性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忽略植骨占26.1%,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3.9%,未达有效固定占21.7%,未达必要复位占15.2%,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7%,术后感染占4.3%。在患者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动过早过多占50.0%,损伤严重占32.4%,特殊部位占17.6%。在总因素中,客观因素占13.5%,人为因素占86.5%。减少医源性因素是减少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愈合和邻近关节功能分级按Paley方法分别评价。 结果 随访12~51(平均19.6)个月。A组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0~7.0(平均5.25)个月;B组1例骨不愈合,B组临床愈合时间3.0~15.0(平均6.64)个月。A组术后感染复发1例, B组感染复发3例。B组需要再次手术干预3例,A组无。两组的骨愈合时间和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感染复发率呈高于A组的趋势。末次随访,两组的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导膜完整性与骨愈合效果有关,负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形成的诱导膜对感染性骨缺损术后感染复发具有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板螺钉(TL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6具腰椎标本,模拟三柱不稳定骨折模型,以椎弓根螺钉固定(CD)或椎弓根螺钉联合经TLS固定(CD+TLS),测量脊柱运动范围(ROM),比较两种方法的稳定性。31例胸腰椎骨折椎体前缘平均压缩至59%,椎体后缘压缩至88%,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TLS治疗,20例同时行后路或前后路植骨。结果“CD+TLS”组较CD组前屈、侧弯和轴向旋转分别减少5·38%、4·91%和11·85%,两种方法间ROM经t检验,除后伸压缩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恢复到97%,椎体后缘恢复到98%,随访4~34个月,平均13个月,椎体前缘矫正丢失5·0%,其中植骨组20例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3个月,矫正丢失3·8%。结论TLS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增加了固定器稳定性,TLS主要起抗旋转和抗后柱分离作用,可以提高后路植骨融合率,减少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投影与椎后解剖标志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椎弓根螺钉已成为经典的后路固定方法。如何提高螺钉的置入质量成为该项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1 ] 。临床上常以椎后关节突关节和横突作为置入螺钉的解剖定位标志 ,但椎弓根投影与椎后解剖标志在不同节段存在差异。笔者对如何利用椎后解剖标志精确置入螺钉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选用 4 0具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下胸椎和腰椎标本 (T1 0 ~L5) ,排除明显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和畸形者 ,游离脊椎 ,保持每节脊椎关节突关节完整无损。首先凭借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椎弓根中心轴椎后投影点位置 (椎弓根中心轴在水平面与矢状面的椎后交点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获12~48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缺损均愈合。试验组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骨愈合分级、临近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愈合较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也有适应证等方面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