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中度缺乏的原因。方法根据遗传规律,把G6PD活性分为正常、中度缺乏和显著缺乏,并对我院2000年至2005年10月出生的10733名新生儿的资料与各地检测G6PD活性报道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结果男性新生儿G6PD活性中度缺乏发生率约为1.5%~2.5%(约占男性新生儿G6PD活性总缺乏率的15%~25%)。结论本研究发现男性新生儿G6PD活性中度缺乏是客观存在的并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矛盾,它与G6PD变异型的酶活性表现、统计学方法、糖尿病和溶血等多种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1998-2003年广西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的状况,并探讨影响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 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资料来源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广西数据库.以其中1998-2003年有活产史的广西农村地区妇女为研究对象,描述住院分娩服务的状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全部407名有活产史的妇女中,39.80%的妇女是住院分娩;1998-2003年的住院分娩率呈逐年升高(P<0.0001),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产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家分娩的产妇比例则逐年减少(P<0.0001).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产妇的分娩史、教育状况、家庭的饮水类型、以最快方式去最近医院的时间、产前检查情况,以及是否被动员住院分娩等因素是影响广西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其OR值分别为:经产妇1.749、以最快方式去最近医院的时间少于10 min者1.995、家庭饮用自来水者3.01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5.435、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者29.149与被动员过住院分娩者37.822.结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期保健状况、分娩史等是影响广西农村妇女选择住院分娩,接受专业人员助产服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贫困地区壮族农村住院分娩率 ,加强产时保健 ,提高贫困地区壮族农村产科质量 ,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在广西 30个老少边山穷地区 ,以项目和“母亲安全工程”为载体 ,在经济条件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 ,围产保健服务管理滞后的情况下 ,积极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依法规范围产保健服务管理 ,多方筹措资金 ,加强产科软、硬件建设 ,以项目工作为龙头 ,以科研为先导 ,积极推广适宜技术。以健康促进为目的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殖保健活动 ,使围产保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30个贫困地区壮族农村近半数以上乡卫生院产科建设已达自治区标准 ,基本能满足贫困地区农民住院分娩的需求 ,并带动广西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快速发展,给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带来很多机遇,原有的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行信息管理的需要。《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广西运行已5年多,改变了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全区数据交  相似文献   
5.
12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的病原体 ,对 12 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在做输卵管通液或输卵管造影以及电视腹腔镜下做输卵管伞部成形术时分别采集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积液 ,进行细菌培养和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培养。结果 :12 6例中在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积液中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和厌氧菌相同病原体 67例 ,占 5 3 %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白色念珠菌等混合感染 2 4例 ,占 19% ;沙眼衣原体混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 2例 ,占 17% ;沙眼衣原体混合白色念珠菌感染 9例 ,占 7% ;解脲支原体混合淋球菌感染 4例 ,占 3 % ;17例未检出沙眼衣原体。提示 :输卵管积水的不孕患者的病原体感染多为混合性 ;一半以上宫颈分泌物与输卵管积液培养出相同的病原体 ,术前、术后的治疗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输卵管伞部盛开有术23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235例输卵管积水患者行电视腹腔镜输卵管造口袖口外翻伞部成形术,探讨手术操作要点及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35例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不孕症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行卵管造口浆膜面点状电凝袖口外翻伞部成形术。结果 伞部造口外翻成形率98.51%。镜下诊断严重盆腔粘连53.6%(126/235);轻度粘连35.32%(83/235);输卵管积水直径大于3cm16.7%(38/235  相似文献   
7.
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一些省份高发的遗传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本文依据John Kingdon的"政策源流"模型,对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该防治计划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阐述三流汇聚及"政策之窗"开启的过程。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的制定源于对妇幼健康问题的深刻了解,并由政策制定者调研构建方案体系。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治环境下,广西的地中海贫血作为地方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得到了政策决策者的关注,在一定的政治时机下,三方源流形成合力推动了政策的出台。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的出台遵循"政策源流"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为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公共卫生政策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经过10年的探索,建立了"广西婚育综合服务"模式的婚检新机制,并以地中海贫血防治为切入点,完善出生缺陷防控三级预防体系。已建立覆盖全区的免费婚检、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指导"一站式"的新型婚育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婚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形成以产前诊断中心、分中心、初筛实验室为主的三级地贫防控技术网络,发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优势,形成了联动协同效应。广西婚检率由2009年的14.34%大幅提高到2013年的97.54%;出生缺陷率从2009年的20.6‰持续下降至2013年的11.62‰,累计减少出生缺陷3万余例,其中重型地贫胎儿5552例。广西探索形成的婚育综合服务模式、出生缺陷防控三级网络,有效解决婚检率低、出生缺陷高发的难题,为国家制定婚检和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覃靖  陈荔丽 《广西医学》1997,19(1):35-36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选择32例有病理妊娠史或孕妇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者,在孕8 ̄26周取绒毛或羊水检测巨细胞病毒胎儿宫内感染情况,检出HCMV-DNA阳性率为43.75%,其中绒毛为45%,羊水为41.67%。追踪监测结果,4例羊水阳性引产的胎儿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畸形,1例死胎。绒毛阳性3例胎停育,2例自然流产。进一步证实子胎儿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对胎儿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人口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 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大力营造有利于母婴保健工作的执法环境,积极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 宣传工作,同时还应依靠科技与教育力量,提高母婴保健的科技水平。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开展产 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工作,加强围产期保健与新生儿筛查工作,研究解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