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能量消耗,探讨最佳计算公式及能量消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患者,运用代谢车测定其静息代谢能量(REE),使用Harris-Benedict公式和30kcal/(kg·d) 公式预测患者的一日总能量消耗(TEE)。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如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原位癌部位、是否荷瘤等。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包括食管癌11例,胃癌8例,结直肠癌7例,73%的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约69%的患者处于肿瘤Ⅳ期;其中不同病程和原位癌位置与静息能量消耗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30kcal/(kg·d)×体重估算TEE可能并不适用于消瘦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且处于高代谢状态,在给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能量时应适当考虑病程长短、肿瘤分期以及肿瘤部位等因素。尽量使用代谢车估算恶性肿瘤患者的TEE,若没有代谢车条件时,对于能下床活动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体质指数(BMI)≥18.5kg/m2者推荐使用30kcal/(kg·d)×实际体重的方法估算TEE,BMI<18.5kg/m2者推荐使用30kcal/(kg·d)×标准体重的方法估算TE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对照组大鼠仅做背部脱毛处理,实验组大鼠建立苯酚烧伤模型,分别于烧伤后15、45 min以及2、4、8、16、32 h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KIM-1、NGAL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Scr)水平,分析KIM-1、NGAL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苯酚烧伤大鼠创面呈浅红色至棕红色、质地稍韧,且伴有全身抽搐及肉眼血尿等表现;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32 h内大鼠肾脏组织逐渐出现肾小管空泡样变性、蛋白质管型、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坏死等病理改变;烧伤后32 h内大鼠血清KIM-1、NGAL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KIM-1水平于烧伤后15 min开始升高,8 h到达高峰;NGAL水平于烧伤后2 h开始升高,16 h到达高峰;而Scr水平升高不明显;血清KIM-1、NGAL水平与早期肾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r=0.664、0.730,P均<0.001),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肾损伤具有显著优势。结论 血清KIM-1及NGAL水平与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苯酚烧伤致大鼠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全(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 PD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于1/100万[1]。国内文献报道仅数十例,多数报道为 X 线平片表现,CT、MRI 及全身骨显像(ECT)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收集3例进行性骨干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炎黄保肾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炎黄保肾胶囊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并制定含量限度。结果 HPLC法测得炎黄保肾胶囊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检测浓度分别在8.88~44.40μg·ml-1(r=0.9998)、2.28~11.40μg·ml-1(r=0.9998)、2.08~10.40μg·ml-1(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4%、99.20%、99.68%。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稳定,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 < 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 < 0.05~P < 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4月-2019年3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应用终浓度为0.1mg/L、1mg/L、2.5mg/L、5 mg/L吡柔比星处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记为THP 0.1mg/L组、THP 1 mg/L组、THP 2.5mg/L组、THP 5mg/L组;未经任何处理的KM3细胞作空白对照(Con)组;转染pcDNA3.1为pcDNA3.1组,转染pcDNA3.1-PCDH10为pcDNA3.1-PCDH10组,转染si-NC后用1 mg/L的THP处理为THP 1 mg/L+si-NC组,转染si-PCDH10后用1 mg/L的THP处理为THP1 mg/L+si-PCDH10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HP处理后,KM3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yclin D1、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21、Bax、PCDH10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过表达PCDH10后,KM3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yclin D1、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2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抑制PCDH10表达后,THP处理的KM3细胞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21、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柔比星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CDH10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曙东  乔立业  方李  廖欣  陆崟  苏华 《中国药师》2014,(8):1300-1302
目的:改进保肾片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制剂生产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含量进行测定,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0:3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TLC鉴别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酸在0.001 3~0.0106 m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大黄素在0.002 7 ~0.021 3 m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大黄酚在0.007 6 ~0.060 5 mg· 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100.31%、100.09%,RSD分别为1.08%、0.67%、1.11%(n=9).结论:该方法准确易行,便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骆继杰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疑难杂症,骆继杰教授秉承《内经》思想,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着手治疗,屡获验效。骆老认为本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血瘀等为主。治疗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祛湿、化瘀,自拟益肾汤。临证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与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相关位点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blot检测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肠段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和非肿瘤部位(正常结肠上皮组织)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结果:与NCM460比较,SW480细胞的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与正常结肠上皮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下调,且可能与结肠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加味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25 mg/次,每日3次,视患者血压情况调整用量,合并高血脂加舒降之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疗程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 h蛋白尿、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六味地黄加味方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肾损害,从而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高凝状态、减少自由基对肾脏结构损伤、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