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6,康莱特+索拉非尼+TACE)和对照组(n=47,索拉非尼+TACE),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发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有助于提高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目前发表的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试验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其他常规治疗。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PRISMA评价纳入文献报告质量,AMSTAR 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GRADE评价纳入文献结局指标和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含43个结局指标。PRISMA评分为20.5~25.5分,高质量7篇,中等质量2篇。AMSTAR 2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文献均为极低质量,存在问题最多的关键条目是条目2和条目7。GRADE评价结果表明,高质量指标4项,中等质量指标15项,低质量指标21项以及无法评价指标3项,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是偏倚风险,其次为不一致性。在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疾病进展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提高。但在不良反应(腹泻、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显著优于试验组。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较差,规范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医药信息     
黄世杰 《医学信息》2008,(10):68-72
1、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是未来抗癌药开发的关键 新多靶点抗癌药作用机制的确认,再一次强调了其作为这一类药物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及重要性。2个最新药物苏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两者均抑制VEGF和PDGF—B通道,由于激活VEGF受体2和PDGF受体B而作用于酪氨酸激酶受体,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现用于肾细胞癌治疗,还在开发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黑素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为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共54例,年龄28~82(56.1±11.8)岁,其中BCLC B期24例,C期30例;Child-Pugh A级34例,B级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一索拉非尼治疗(n=33),联合组接受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n=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反应性、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2例CR、11例PR、4例SD和4例PD)的肿瘤反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CR、8例PR、10例SD、13例PD)(P=0.041)。联合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对照组(13.5个月 vs 6.8个月,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 2.202,95%CI 1.059~4.581,P=0.035)、BCLC C期(HR 4.077,95%CI 1.902~8.742,P<0.001)、AFP≥400 ng/mL(HR 5.728,95%CI 2.227~14.729,P<0.001)是TACE抵抗肝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索拉非尼联合ICIs(HR 0.180,95%CI 0.082~0.392,P<0.001)是肝癌患者的保护因素。联合组并发皮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提高TACE抵抗中晚期肝癌的肿瘤反应性,延长患者PF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并验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探究该模型对肝癌患者预后和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预测能力。 方法:本研究对GSE109211数据集、TCGA-LIHC队列、ICGC-LIRI队列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通过交集筛选出肝癌索拉非尼敏感性相关基因。利用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GDSC数据库分析索拉非尼的IC50值并探索其与风险评分的关系。 结果:筛选出365个与索拉非尼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富集分析显示存在与药物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出221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通过LASSO回归构建了一个包含7个关键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具有较短的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通过对比高、低风险组患者的索拉非尼IC50值,发现高风险组的索拉非尼IC50值较低,提示高风险组对索拉非尼的治疗可能更敏感。 结论:基于索拉非尼敏感性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对肝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并为评估肝癌患者的索拉非尼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替莫唑胺和索拉非尼PLGA纳米粒,并对其粒径、形貌、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可用于抗脑胶质瘤的体内体外研究。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替莫唑胺索拉和索拉非尼PLGA纳米粒,测定粒径、电位、形貌、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稳定性。结果 所得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6.71±0.21)nm、多分散系数为(0.24±0.05),电位(-27.30±1.20)mV,纳米粒呈规则的球状均匀分布,大小均一,表面光滑;PLGA纳米粒中替莫唑胺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75.89±3.12)%、(3.61±0.78)%;索拉非尼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48.61±1.20)%、(1.50±0.98)%。结论 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的PLGA纳米粒,呈球形形貌、粒径分布均匀、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抗脑胶质瘤的体内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结论:肝癌患者使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索拉非尼作用人胃癌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高凋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