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个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净化后骨髓移植的模型并探讨益康唑(Econazole, Ec)药物净化的效果。方法 利用小鼠P815 AML细胞转染新霉素抗性基因,即NeoR基因后与小鼠骨髓细胞混合,体外短期培养净化;通过移植后血液系统恢复,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小鼠的存活进行评估。结果 接受放射治疗后经尾静脉注射P815/NeoR细胞而未经净化的小鼠100 %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Ec体外净化后骨髓移植小鼠造血恢复没有延迟,而残留白血病细胞阳性率明显降低且小鼠的总生存明显改善。结论 实验所设计的P815/NeoR小鼠AML净化后骨髓移植模型简单易行、重复性好;Ec可用于AML的净化后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2.
白术挥发油对人类膀胱肿瘤细胞T24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制剂白术挥发油(AMO)对人类膀胱癌细胞T2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AMO作用于人类膀胱癌细胞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在体外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其有效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诱导T24细胞凋亡的机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T24细胞的凋亡形态.结果 MTT法测得AMO对T24细胞的IC50值为100 mg/L,质量浓度为50~200 mg/L的AMO具有诱导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 AMO具有直接杀伤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生存24~128个月成年人AML完全缓解(CR)患者,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每隔3~12个月检测一次外周血中MRD,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21例动态检测MRD水平>10-4患者复发率为80.0 %,MRD水平≤10-4患者复发率为18.1 %。21例随访24 ~ 128个月,复发10例,其中有3例先髓外复发,未复发有11例。10例MRD水平>10-4患者24个月EFS率为30.0 %;11例MRD水平≤10-4患者为90.9 %。MRD水平≤10-4患者中复发的2例,分别在MRD水平升为10-2后3个月、7个月时出现骨髓复发。结论 MRD水平为10-3或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差,易复发。MRD水平长时间波动在10-3~10-4间,即使骨髓无复发,也要警惕髓外复发。MRD水平≤10-4者生存期长,预后较好。但在生存期超过5年停化疗后,仍应动态监测MRD水平,尤其当MRD水平升至10-2水平时应警防复发,甚至考虑采用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关于BMI与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32 11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其中女性11 356例,男性20 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高BMI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高于低BMI 组患者(RR=1.29,95%CI:1.14~1.46,P<0.001;RR=1.24,95%CI:1.04~1.47,P=0.01)。高BMI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较低BMI组患者差(RR=0.87,95%CI:0.79~0.96,P=0.006),但高BMI对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0.79,95%CI:0.51~1.22,P=0.29)。结论 相对低BMI患者,高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但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IgAN患儿根据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血尿蛋白尿(HP)组(14例),急性肾炎(AGN)组(7例),肾病综合征(NS)组(17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Ⅲ级组(22例),病理Ⅳ级组(10例),病理Ⅴ级组(6例);按初次就诊时是否曾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2组:初发组(28例),非初发组(10例);其中,初发组IgAN患儿根据是否早期联用ACEI治疗随机分为2组:ACEI组(10例)和非ACEI组(1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Witko-Sarsat法、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血浆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表现为AOPP和MDA水平明显升高[AOPP:(99 ± 27) vs (53 ± 21)μmol/mL,MDA:(5.3 ± 2.1) vs (2.5 ± 1.4) nmol/mL,均P < 0.01],SOD水平明显下降[(67 ± 21) vs (95 ± 20)U/mL,P< 0.01]。②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在肾病综合征组和病理V级组最高,且与IgAN患儿的肾脏Katafuchi评分密切相关。③与非ACEI组相比,ACEI组治疗后血浆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gAN患儿存在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表现为血浆AOPP和MDA水平升高,且血浆SOD水平下降,氧化应激与IgAN患儿的进展及预后有关,早期联用ACEI治疗可以改善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 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 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叶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40例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临产孕妇(case group)、同孕周健康孕妇(control group)各22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两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差异;14C 放射法测定两组孕妇MTHFR的活性;Taqman-MGB技术检测两组孕妇MTHFR基因的5个SNP分型差异。【结果】 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Hcy 水平(μmol/L)明显高于同孕周健康孕妇的血浆Hcy水平 (7.56 ± 2.97 vs. 5.96 ± 2.54, P = 0.015),而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叶酸水平(μmol/L)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血浆叶酸水平(16.21 ± 2.91 vs. 18.53 ± 3.44, P = 0.002)。早产临产孕妇MTHFR的活性(nmol·mg-1·h-1)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MTHFR的活性(13.33 ± 3.16 vs. 26.86 ± 5.63, P = 0.000)。在MTHFR基因中rs1801131和rs1801133在早产临产孕妇组与同孕周健康孕妇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叶酸水平影响,并与MTHFR基因SNP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确诊为GS的患者中,5例为原发性GS,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有患者采用手术、化疗或者伊马替尼治疗。1例失访;2例生存,其中1例使用含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方案的患者生存66个月;7例死亡,死亡患者的生存期为4~17个月。结论 GS临床罕见,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准确诊断非常必要。GS临床预后差,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样化疗方案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高强度的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继发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sMGUS)在接受不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结果,分析sMGUS患者的IFE图谱特征,对sMGUS组和非sMGUS组疗效分布组成进行比较,对2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515例MM患者中含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治疗的患者73例,单纯联合化疗患者442例,共发现35例sMGUS,总发生率为6.8 %;经auto-SCT治疗和单纯联合化疗治疗后sMGUS的发生率分别为19.2 %(14/73)和4.8 %(21/4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7,P=0.002);sMGUS组与非sMGUS组在初诊MM时的M蛋白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96,P=0.380);sMGUS组与非sMGUS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7 %(16/35)和14.3 %(59/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1,P<0.001),2组疗效分布组成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112个月),非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auto-SCT治疗患者单独分析,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8个月(5~111个月),未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9.3个月(2~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sMGUS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重建或经大剂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免疫失调有关,MM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概率大于经单纯联合化疗治疗者,同非sMGUS患者相比,sMGUS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但对于auto-SCT治疗患者,发生sMGUS并非是一个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放疗前1周、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肺功能,观察其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 Gy。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患者26例(A组),其中1级22例,2级3例,3级1例,无 4级和5级病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50例(B组)。放疗前A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低于 B组[(51.67±19.03)%比(69.0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两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为(79.04±11.01)%、(57.75±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B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DLCO分别为(81.46±12.18)%、(57.18±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FEV1较低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DLCO 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FEV1和DLCO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