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2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34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536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11篇
  4篇
中国医学   389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兰教授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有独特的理论见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证的病机,在经为邪郁少阳、气机壅滞,主气郁;在腑为经隧挛急、胆气不降。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和解少阳,理气开滞,舒挛止痛,为临床舒畅气血、治疗气郁之名方,临证可用于甲状腺疾病、肝胆疾病、乳腺疾病、妇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防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抑制Caspase 3/Bax/Bcl-2凋亡信号通路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6 mg/kg)及甘草次酸50、100、200mg/kg剂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6 d。实验第7 d,除阴性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均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CA/CPR模型,并再给予相应药物1次。末次给药后1 h,记录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in))及平均动脉压(MAB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LDH、CK及CK-MB含量的变化;取大鼠心尖组织,进行HE病理切片染色,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OD、MDA、GSH-Px及T-AOC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 3、Bax及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P升高,+dp/dt_(max)、-dp/dt_(min)、LVSP及MABP降低,血清LDH、CK及CK-MB含量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GSH-Px及T-AOC含量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多;心肌组织肌纤维走行紊乱,有纤维化和断裂现象,部分细胞结构受损、变性或坏死,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且Caspase 3、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次酸200 mg/kg组大鼠LVEDP降低,+dp/dt_(max)、-dp/dt_(min)、LVSP及MABP升高,血清LDH、CK及CK-MB活性下降;心肌组织SOD、GSH-Px及T-AOC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且Caspase 3、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甘草次酸对CA/CPR大鼠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下调Caspase 3/Bax/Bcl-2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制剂中桔梗、甘草和防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制剂中的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结果:发现薄层色谱斑点分离度较好、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绿原酸在0.076,8~1.150,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为1.45%。连翘苷在0.247,3~1.23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2.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德增 《四川中医》2020,38(6):170-173
目的:观察黄连甘草汤加减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ROU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连甘草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生活质量[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愈合时间、VAS评分、血清IL-6、IL-10、IL-17、TNF-α水平及PRO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连甘草汤加减对ROU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主观疼痛感,缩短病程,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4个成分可作为甘草潜在Q-marker科学合理,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昊  于小红  马光朝  马致洁  章从恩 《中草药》2020,51(21):5501-5508
目的 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后对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肝毒性的可能代谢通路。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雷公藤(Raw)组、甘草炮制雷公藤(Pro)组,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对各组间的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结果 与Raw组相比,Pro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可以降低小鼠肝毒性;共筛选出脂肪酸、磷脂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胆酸等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结论 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相关,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