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本防守鞭腿特点:起脚快,收腿快,不容易被对方截腿。其缺点是力度较小,杀伤强度不大。实战中多用于得分取胜。左鞭腿: 基本站姿基础上,右脚窜步于左脚跟部,起左腿抬平,左脚背绷直,向中间踢出,左手放于身体左侧保持平衡,右手护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中髋臼意外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13髋全髋置换术中出现的髋臼假体床骨质不足、缺损,利用截除的股骨头自体植骨进行修补或重建,对髋臼顶被锉穿盆腔出血,采用填塞止血并用股骨头松质骨骨泥填塞后重建。结果 随访6个月~3年,通过临床和放射学评定,优良率达84.62%,无髋臼假体松动及移位。结论 利用自体股骨头移植修复、重建置换术中出现意外的髋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23.6岁。均有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16例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43°~97°,后凸Cobb角15°~70°。侧凸畸形和后凸畸形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其中顶椎位于胸椎10例、腰椎6例。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效果。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填写SRS-22问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手术融合节段5~12个,平均7.23个节段。手术时间3~7h,平均4.26h。术中出血量700~2500ml,平均1265ml。1例L1部位截骨患者术后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急诊手术探查发现截骨部位硬脊膜皱褶,脊髓受压,对截骨部位椎板切开减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胸腔积血,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周后拔除引流管。15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获得随访的15例患者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为58.67°±20.36°(43°~97°),术后为20.32°±8.76°(8°~37°),末次随访时为21.76°±8.34°(10°~4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76%~82.36%,平均为65.3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2.45%。术前矢状位后凸角度为45.62°±16.26°(15°~70°),术后为16.35°±16.87°(-20°~40°),末次随访时为18.27°±13.92°(-15°~4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97%~79.32%,平均为64.1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4.2%。15例患者中,6例术前存在冠状面失平衡,术后均恢复平衡;4例术前存在矢状面失平衡,术后3例恢复平衡,1例仍为失平衡。SRS-22问卷量表总得分由术前66.47±12.35分(49~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13±6.42分(76~92分)(P<0.01)。15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或内固定断裂。结论: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外观及躯体平衡,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PPAγ基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小鼠PPARγ基因,构建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沉淀(Wetem-blot)观察PPARγ的基因沉默效果.分别在成脂及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诱导培养14 d,采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结果.并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PARγ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shPPARγ,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PPARγ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显著受到抑制,与两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92%和90%.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shPPARγ转染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率为56.46%±1.92%,明显高于pSilencer-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成脂分化率为19.24%±0.98%,显著低于pSilencer-shPPARγ-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结论 RNA干扰沉默PPARγ基因后,可增强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抑制其成脂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基建的升级和新医改的深化,医学装备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成为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医学装备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医学装备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及重点应用领域,并提出包括未来应夯实产业基础、强化医工协同、加强品牌建设、推进模式创新、优化体系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6.
<正>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多。脊髓或神经损伤是脊柱矫形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神经并发症的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神经并发症为颅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重度神经并发症为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全瘫、一侧或双侧下肢不全瘫[2、3]。对于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特别是需要行三柱截骨,包括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等手术,术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4、5]。本文对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神经并发症的研究及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方法 对pCU-CAGGS-hVEGF165的目的基因亚克隆并引入新的酶切位点,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将质粒pcDNA3.1-BMP2及pIRES酶切后,将BMP2和IRES片段定向连入pShuttle-CMV-hVEGF165,构建可同时表达两个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CMV-hBMP2-IRES-hVEGF165,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 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BMP2及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为联合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齿状突游离小骨继发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2例儿童齿状突游离小骨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7例可复性脱位患者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4例难复性脱位或复位后脊髓前方存在压迫的患者行前路经口咽减压联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1例难复性脱位患者行前路经口咽减压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15个月(12~60个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1例短节段融合固定患者颈部屈伸活动功能良好,轴向旋转稍受限;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内固定断裂及寰枢椎脱位,行后路翻修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0±2.5个月(3~12个月)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9.6±1.4分提高到16.2±0.7分。结论: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儿童齿状突游离小骨继发寰枢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难复性脱位患者或复位后存在软组织对脊髓构成持久压迫的患者需联合前路经口咽减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Sextent系统下微创经皮(Sextant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SPPSF)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O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收集分别经SPPSF与O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并手检相关会议论文及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文献、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篇,病例对照试验7篇,共4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PSF相比较,SPPSF手术时间短[MD=-28.14,95%CI(-32.14,-24.14),P<0.000 01],术中出血量少[MD=-224.71,95%CI(-277.02,-172.40),P<0.000 01]、术后引流量少[MD=-331.30,95%CI(-392.09,-270.52),P<0.000 01]、下床活动早[MD=-11.95,95%CI(-17.78,-6.13),P<0.000 01]、住院天数少[MD=-8.65,95%CI(-12.56,-4.74),P<0.000 01]和并发症少[OR=0.26,95%CI(0.09,0.69),P=0.007],而SPPSF手术前后伤椎自身Cobb角改善程度不及OPS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46,95%CI(-3.72,2.97),P=0.78]。两种术式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和手术节段的Cobb角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PSF手术方式的安全性较高,但手术前后伤椎自身Cobb角改善程度不及OPSF,且两种术式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和手术前后手术节段的Cobb角改善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疾病(LDD)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