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人股骨头大孔径髓芯减压后支撑架植入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钛合金支撑架植入对经转子大孔径髓芯减压后人股骨头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人股骨头9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3对.其中2组随机选取每对中的一侧,分别模拟经股骨颈大孔径(D=16 mm)单纯髓芯减压、大孔径髓芯减压+钛合金支撑架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做成治疗后的状态,另一侧做正常对照,第3组随机选取其中一侧模拟经股骨颈大孔径单纯髓芯减压,另一侧模拟经股骨颈大孔径髓芯减压+钛合金支撑架植入,在AGS-10 KND万能生物材料实验机上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观察3组标本股骨头的力学刚度及强度,对每对标本的实验结果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大孔径髓芯减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力学曲线成单峰状,大孔径髓芯减压+钛合金支撑架植入组力学曲线呈双峰状.单纯大孔径髓芯减压组刚度及最大负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钛合金支撑架植入组初峰刚度及最大负载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次峰最大负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经转子大孔径髓芯减压会明显降低股骨头负重区的力学强度.钛合金支撑架植入能给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力,起到防止股骨头塌陷,维持股骨头外形的作用,有利于坏死股骨头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作为骨重建过程的关键因子--NF-κB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是骨代谢研究的里程碑[1].  相似文献   
3.
林涛  傅德皓  杨述华 《山东医药》2012,52(48):7-10,13,119,120
目的 建立单纯连续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兔模型,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建立的新方法.方法 6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42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甲基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d)臀肌注射4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0、2、4、6周分批处死,同时检测血钙、磷、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股骨骨密度;micro-CT和HE染色分析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骨小梁参数,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股骨、胫骨、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连续臀肌注射4周后兔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周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和磷4周时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密度、般骨近端及头部和腰椎大部分骨小梁参数2周、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股骨骨密度丢失达到基础对照值的2.5个标准差.结论 可以通过连续注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4周复制出兔骨质疏松模型,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建模可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微创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导航工具,位置跟踪仪、监视器和工作站组成,将空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使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术中通过影像实时显示.因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使其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对手术精确度要求的提高,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被用于骨科的各个领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认可.文章以近几年国内外论文为依据,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分类,综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 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 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 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 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 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 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尽管许多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比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但仍未有哪一种手术方式让人们完全满意.究其原因有两点:(1)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其所处的病理阶段密切相关,治疗效果的优劣可能更多的取决于患者就诊时的病理状态而不是所采用的手术方法;(2)由于不同的学者往往采用不同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PPAγ基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小鼠PPARγ基因,构建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沉淀(Wetem-blot)观察PPARγ的基因沉默效果.分别在成脂及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诱导培养14 d,采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结果.并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PARγ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shPPARγ,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PPARγ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显著受到抑制,与两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92%和90%.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shPPARγ转染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率为56.46%±1.92%,明显高于pSilencer-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成脂分化率为19.24%±0.98%,显著低于pSilencer-shPPARγ-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结论 RNA干扰沉默PPARγ基因后,可增强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抑制其成脂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补救性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23例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患者(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转子部骨折5例,股骨头骨折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前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此23例患者进行补救性THR后的疗效。结果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后复位不良、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或技术错误。21例患者获平均32个月(8~46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3分提高到术后87.6分。结论骨折复位、内固定方式或固定技术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非常重要。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也增加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难度。对于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补救性的THR重建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脊柱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的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已成为21世纪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现就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盲视下的经皮技术第一代微创技术可称作“盲视下的经皮技术(blindpercutaneoustechniques)”,包括髓核化学溶解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等。1.1髓核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CN)髓核化学溶解术最早由Smith于1963年报道,目前用于临床的溶核酶包括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胶…  相似文献   
10.
作为骨重建过程的关键因子--NF-κB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是骨代谢研究的里程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