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王某,女性,52岁,家庭妇女。1992年2月3日做家务时自感左上臂麻木,由一乡村医生行手法按摩,被动活动肩关节时,突感左肩部剧痛,不能活动,立即停用手法。5日后拍片示“左肩关节前脱位”,特来我院求冶。体查:患者形体消瘦,一般情况尚可。左上肢稍外展,肩峰突出,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肩峰下空虚,在腋窝下可触到肱骨头,左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熥敷颈腰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热可贴外敷,治疗组给予熥敷颈腰痛贴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DI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熥敷颈腰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IDD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IDD是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观点认为IDD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衰老引发,然而近年来IDD疾患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明确ID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显示,IDD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因此在基因水平寻找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通量测序、高分辨质谱以及计算机综合支撑下的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为阐明IDD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遗传学研究的一些不足。在IDD研究中,主要通过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等技术来揭示IDD最初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以期在DNA层面发现与IDD相关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在该方法及相关技术的助力下,IDD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著加快了IDD新靶点的发现。笔者就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在IDD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IDD相关疾患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 ,3 7岁 ,ASAⅠ级 ,因“痔疮”在骶麻下行痔疮切除术 ,麻醉效果满意 ,术中顺利。术后静脉接镇痛泵 ,流速 2ml/h ,配方 :芬太尼 0 4mg、曲马多 40 0mg、氟哌利多 5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并给予负荷量曲马多 10 0mg。患者回病房后① 楚雄州卫校医疗学科 云南楚雄  675 0 0 310小时 ,出现上身不由自主的抽动 ,胸闷气促 ,头颈右斜 ,双眼球右上翻、向前凝视、转动不能 ,眼裂不能闭合 ,嘴角流涎 ,说话吞吐困难 ,出汗 ,烦躁不安 ,神志清楚 ,呈角弓反射状 ,持续性加重趋势。考虑是氟哌利多引起的锥体外系障碍。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剂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和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CGRP的变化。结果 B、C、D和E组DRG中CGR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和E组CGR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 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CGR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文通  赵继荣  陈文  赵宁  张海清  蔡毅 《陕西中医》2021,(12):1742-174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常见病、多发病,因其患病率高、难以治愈的发病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深入挖掘,探讨“肝肾同源”理论与CSA病因病机的联系,阐明“补肾益肝”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探索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治疗CSA的独特优势以及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而BMSCs作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探索其分化机制对于指导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传统中药杜仲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作以综述,以期为OP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建立,对腰椎间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微创治疗倍加关注。其中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一新技术的设想最初由美国人Choy于1984年提出,1986年成功应用于临床。该技术90年代末引进国内,目前在全国广泛开展。但治疗效果各家报告不一。本文通过165例患者PLDD的疗效分析,对其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磊  赵继荣  刘磊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156-158
腰椎同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骨科医师酱遍关注的问题。自1934年Mixter和Barr用手术方法证实突出髓核组织与坐骨神经的关系以来,突出髓核组织的局部刺激作用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键。1975年Hijikata首先采用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开辟了一条介于手术和保守治疗之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激光间盘减压术(perctl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10余年的历史,技术日益成熟,操作日益规范,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院自2003年4月运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共128个椎间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