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其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挖掘与探索,多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杜仲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而BMSCs作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探索其分化机制对于指导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传统中药杜仲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作以综述,以期为OP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立存 《吉林医学》2015,(7):1416-1417
目的:比较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滴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维铁缓释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铁缺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血液透析中心行MHD并铁缺乏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40例)和口服补铁组(40例),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静脉组Hb、SF均高于口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维持治疗16周后的Hb达标率亦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蔗糖铁联合rh 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口服维铁缓释片联合rh EPO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耐受性情况。方法 47例IM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CsA+泼尼松口服)和对照组(23例,CTX静脉滴注+泼尼松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后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变化,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各22例完成治疗;治疗3及6个月后,两组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3个月后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损害、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sA联合激素治疗IMN与CTX联合激素疗效相近,起效更快,副作用相对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IDD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IDD是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观点认为IDD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衰老引发,然而近年来IDD疾患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明确ID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显示,IDD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因此在基因水平寻找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通量测序、高分辨质谱以及计算机综合支撑下的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为阐明IDD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遗传学研究的一些不足。在IDD研究中,主要通过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等技术来揭示IDD最初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以期在DNA层面发现与IDD相关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在该方法及相关技术的助力下,IDD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著加快了IDD新靶点的发现。笔者就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在IDD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IDD相关疾患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延长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存活期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iysis,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并不理想。现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死亡25例ESRF患者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PLDD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PLDD+熥敷颈腰痛砂)、对照组(单纯PLDD治疗)各34例。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经治疗后VAS、ODI、JOA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治疗组在疼痛缓解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JOA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4.1%、97.1%,优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DM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医在治疗DOP时多从“肝肾”论治,忽视了“脾”的重要作用。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充养四肢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互惠互利,维持人体肌肉骨骼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 两者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先天不足致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脾虚则肌肉削,肉削则骨枯。故从“脾肾论治”DOP亦尤为重要。现从“脾肾论治” DOP出发,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基础,探讨中医药从“脾肾论治”DOP的相关机制及必要性,为中医药防治DO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直接原因,因其有多种组织学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差异很大,故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应用于临床已多年,肾脏病理诊断可对肾脏疾病做出准确判断及病理分型,对临床查找肾脏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拟定和修改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帮助,是目前诊断各种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变相关疾患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多种因素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变性,保护神经元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补益类中药杜仲来源于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神经退行性疾患的防治。以当前对ALS发病机制的主流认识为出发点,探讨杜仲提取物及有效成分防治ALS的可行性,以期为杜仲防治ALS方面的开发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duced osteoporosis,SIO)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SIO的临床应用,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SIO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有效防治SI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