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基因合成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的8个基因节段,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从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同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研究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反向遗传技术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全基因组测序验证拯救病毒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一致性。将拯救病毒以105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生存率、肺脏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成功从体外拯救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命名为B-S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B-S9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B-S9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 攻毒后第3天,B-S9感染小鼠体重出现下降,攻毒后第8天,小鼠体重开始回升;攻毒后第3天和第6天,B-S9感染小鼠的肺脏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复制,且攻毒后第3天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比攻毒后第6天的小鼠肺脏滴度高132倍。结论 成功搭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目前国内外对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还较少,该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为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包括B型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1月至2月招募某高校年龄≥18周岁的在读本科护生.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PHQ-9抑郁症状筛查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抑郁水平,采用护生职业认同量表(PISNS)调查研究对象的职业认同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利用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进一步分析抑郁和自我刻板印象与职业认同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12份.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20岁,四分位间距(IQR)19~21岁,31%的研究对象表现为轻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平均得分为3.71分(IQR:3.24~4.12分).其中参加暑期实践、参加医院见习/实习是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促进因素,而自我刻板印象得分是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阻碍因素,抑郁水平与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关系呈U型,当个体抑郁得分<10分时,抑郁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低,当个体抑郁得分≥10分时,抑郁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高.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护理教育者应重点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有效提升护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最终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利用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评估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探究A/H6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子基础。方法 通过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拯救病毒rA/H6N1和PB2 E627K位点发生突变的 rA/H6N1-627,两株拯救病毒分别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死亡率、病毒滴定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rA/H6N1的8个基因片段完全源于A/H6N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生物学特性与A/H6N1完全一致。rA/H6N1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MLD50>106.5EID50),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各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与A/H6N1保持一致; rA/H6N1-627能感染小鼠,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不能引起所有106EID50组小鼠死亡,病毒能在小鼠的肺脏和脑部进行增殖。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H5N1禽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PB2-E627K位点并非A/H6N1流感病毒的毒力决定因子。A/H6N1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还有待继续研究,该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的建立为研究该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樟树叶提取物对几种消化道感染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樟树叶不同提取物对消化道感染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樟树叶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测定菌液OD600值衡量菌液浓度变化,以二倍稀释法及涂布平板法测定提取物的MIC及MBC。结果在浓度为1.5×103~1.5×108cfu/m l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与OD600值间存在线性关系;水提物对4种细菌的MIC在15.63~62.50 mg/m l范围内,乙醇提取物的M IC在31.25~62.50 mg/ml范围内。结论两种樟树叶提取物对4种消化道感染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扶正除疫颗粒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每组28只。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0.4 ml/只;达菲对照组以达菲水溶液0.025 g/(kg·d)灌胃,扶正除疫组以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12 g/(kg·d)灌胃,均每日1次,共连续灌胃7天。给药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6-E2滴鼻造模,攻毒剂量为5LD50,50μl/只,造模后1h各组继续给药。从攻毒后感染之日起,每组取10只,连续观察14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各组余18只于攻毒后3天、6天、9天计算肺指数,检测病毒滴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毒模型组10只小鼠全部死亡;达菲对照组和扶正除疫组死亡率均为0。攻毒后第9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攻毒后第3天、6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组织病毒滴定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达菲对照组与扶正除疫组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较为轻微,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弱于病毒模型组。结论 扶正除疫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根类饮片种植、加工、流通等全过程链微生物污染情况及与微生物污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对甘草、黄芪、天冬、麦冬、丹参5种中药饮片进行需氧菌总数(TAMC)、酵母菌和霉菌总数(TYMC)、耐热菌及控制菌检查,对检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分别有25.7%(9/35)的样品TAMC、TYMC超过USP38限度规定。42.9%(15/35)的样品检出耐热菌。45.7%(16/35)的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超过中国药典饮片限度(10~4 MPN/g),1批甘草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批丹参、1批天冬及2批黄芪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批天冬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黄芪、甘草TAMC、TYMC、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高于丹参、麦冬及天冬;黄芪耐热菌检出率最低,天冬最高。样品TAMC与TYMC、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相关;聚类结果显示,黄芪、甘草大多聚于A分支,为微生物高污染型,天冬、麦冬及丹参大多聚于B分支,属微生物低污染型。结论:不同类型饮片微生物污染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材种植环境、炮制方法、水分及成分等分类制定微生物类别和限度标准。  相似文献   
7.
医学微生物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本文分析了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为即将开展的医学微生物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护士礼仪》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护士礼仪》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方法制定具体的、町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根据各单元教学的不同培养内容,确定评价分值比例,把教师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结果评估考核更趋于公平,并能够把量化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平时学习、训练的具体标准,使学生对学习要求更加明确。结论新的评价体系不仅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操作,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根类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8种根类饮片共计40份样本需氧菌总数计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真菌总数计数(total yeast and mould count,TYMC),探讨不同作用类型根类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进一步评价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载量,并运用革兰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5%(34/40)的样品TAMC超过1 000 CFU·g~(-1),30%(12/40)的样品TYMC超过100 CFU·g~(-1);45%(18/40)的样品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7批样品检测结果 N1 000 MPN·g~(-1),从13批样品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河生肠杆菌、创伤埃希氏菌、坂崎肠杆菌等16株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是丹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河生肠杆菌是麦冬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假结核耶尔森菌是党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场中根类饮片存在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种类对药材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依据不同作用类型饮片所含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鉴定控制菌类型、制定控制菌检验限度,对提高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