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品种根类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8种根类饮片共计40份样本需氧菌总数计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真菌总数计数(total yeast and mould count,TYMC),探讨不同作用类型根类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进一步评价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载量,并运用革兰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5%(34/40)的样品TAMC超过1 000 CFU·g~(-1),30%(12/40)的样品TYMC超过100 CFU·g~(-1);45%(18/40)的样品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7批样品检测结果 N1 000 MPN·g~(-1),从13批样品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河生肠杆菌、创伤埃希氏菌、坂崎肠杆菌等16株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是丹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河生肠杆菌是麦冬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假结核耶尔森菌是党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场中根类饮片存在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种类对药材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依据不同作用类型饮片所含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鉴定控制菌类型、制定控制菌检验限度,对提高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海英  龚勇祥  李连凤  邓雪丹  唐诗  康四和  江珍玉 《中草药》2019,50(9):2242-2250,2256
微生物污染是饮片外源性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对近10年来饮片微生物污染及典型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饮片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品种、来源及炮制方法饮片间微生物污染存在较大差异,耐热菌及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率高,其他控制菌检出率较低。污染典型菌的分离鉴定研究主要集中于耐热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典型耐热菌主要是来源于土壤及其他外环境的芽胞杆菌属,少数分离菌株对人类有致病报道;分离的典型革兰阴性杆菌70%以上菌株有致病报道,以阴沟肠杆菌为常见分离菌。近年来,一些新的污染典型菌检测方法逐步被应用,如API、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FRIT、MALDI-TOF/MS、核糖体分型技术及16 S rR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等,这些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灵敏、快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一灵  李琼琼  房蕊  杨美成 《中草药》2015,46(13):1908-1913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8 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7 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MPN法)和耐热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3%(21/94)和76.6%(72/94),有1批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00N103 MPN/g)。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志贺氏菌(GB 4789.5)和溶血性链球菌(GB 4789.11)。按《欧洲药典》8.0版、《日本药典》16版和《美国药典》37版相关限度标准判断,本实验考察的中药饮片样品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5.3%、18.1%和23.4%。结论中药饮片极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中药饮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肃省市售的两种道地药材当归和党参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相应的检查方法,对两种中药材饮片共计61批样品的需氧菌总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菌和霉菌总数(total combined yeasts an...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6):740-743
目的:调查陕西省12种常见中药饮片的耐热菌污染状况,评估安全风险,为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及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支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需氧菌总数(TAMC)检验方法,100℃水浴30min热处理后,对金银花等12种中药饮片进行耐热菌数测定及分离、鉴别。结果:热处理后,中药饮片耐热菌平均较TAMC下降低2.6个对数单位。耐热菌数10cfu/g的(97/120)为80.84%,分别检出缓慢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放射根瘤菌、少动鞘氨醇杆菌、阪崎肠杆菌、泛菌属、巴斯德菌属等多种耐热菌。结论:中药饮片耐热菌污染情况严重,应结合耐热菌的污染种类和数量,建立合理的耐热菌质控标准,保障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1107进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结果:大黄饮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需氧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检测,霉菌和酵母菌计数、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使用常规法进行检测,沙门菌检测中使用3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大黄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建立医院制剂醒脑聪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采用平皿法对醒脑聪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结果所建立的检查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五种验证菌株的回收比值均在0.5~1.5之间,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可检出,阴性对照组没有检出控制菌。结论采用常规法对醒脑聪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能较好的控制醒脑聪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黄精中微生物数量及多糖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检测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热菌数、大肠埃希菌;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波长582 nm,于辐照后0、1、3、6月进行相应检测。结果黄精经0.5~6.0 kGy ~(60)Co-γ射线辐照后,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并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而更明显;多糖含有量显著降低,也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而更明显。结论 3.0~6.0 kGy ~(60)Co-γ射线辐照能有效杀灭黄精中微生物,但也可能使多糖含有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依癌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需氧菌总数测定采用稀释倾注法;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测定采用倾注法,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控制菌采用相对应的菌株进行常规法试验,其中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采用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试验菌。结果: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0范围内,控制菌试验组呈阳性。结论: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稀释倾注法进行需氧菌总数测定、倾注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测定,控制菌采用常规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苏合胶囊和冠心苏合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冠心苏合制剂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冠心苏合制剂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其需氧菌总数需采用1∶1 000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可采用1∶10供试液按平皿法计数,控制菌均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冠心苏合胶囊和冠心苏合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健脾补血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性。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1107,进行控制菌检查的适用性试验、需氧菌总数检查计数方法验证、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计数方法验证。结果需氧菌总数计数的检验可采用平皿法-倾注法,最低稀释级别应为1∶1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的检查可采用平皿法-倾注法,最低稀释级别应为1∶10。控制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都可以采用常规法检验。结论本章中确立的实验方法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黄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地黄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脱硫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200余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87批样品中检出1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1批使用了脱硫剂; 35批样品中重金属均有检出,但均不超标;55批样品中检出14种农药,其中检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丁酰肼、吲哚丁酸、胺鲜酯),检出率100%,地黄农药残留存在一定风险。结论地黄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以农药残留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管,建议完善现行质量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显著  万强  王卫锋 《陕西中医》2007,28(12):1681-1682
目的:建立愈溃宁胶囊质量标准的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丹参、白芍、黄芪、甘草、黄连等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三批样品中均可检出它们相应所含的药效学成分。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行好,可有效地控制愈溃宁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7,(7)
目的建立5种同名异型(胶囊剂和片剂)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同一生产企业5种同名异型(胶囊剂和片剂)的中成药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相关的规定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采用平皿法,10种中药制剂确定需氧菌总数最大稀释级别为1∶1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最大稀释级别1∶20,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及大肠埃希菌均为常规法,沙门菌有4种制剂确定为接种200 m 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其余6种制剂均为常规法。结论所确定的方法经过验证,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有关规定,方法可行。同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查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珍黄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l5版要求,对珍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的计数方法以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研究。结果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100,1 mL/皿)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与培养基稀释结合的方法 (1∶20,1 mL分注2皿)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法进行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采用培养液稀释法(200 mL TSB)进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论所采用的方法经过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0~2012年培养分离出的2413株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4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0.0%,革兰阳性菌占15.1%,真菌占15.6%。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逐年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高温瞬时灭菌条件下开心散的灭菌效果,结合灭菌后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灭菌条件。方法: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对2~8目的远志、人参、茯苓和石菖蒲4味中药的粗颗粒进行灭菌,分别考察160、165、170℃3个温度水平,灭菌时间分别为5、7、9 s。在洁净区对灭菌粗颗粒分别进行粉碎,过六号筛后均匀混合,制得开心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开心散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9个灭菌条件下开心散样品的需氧菌总数均小于1×104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小于1×102 CFU·g–1。同时,控制菌项下的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均未检出,所有开心散灭菌样品均符合口服散剂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开心散中8个有效成分(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茯苓酸、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含量受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影响。结论:结合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益气宁心颗粒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所含甘草、黄芪、麦冬、当归、紫草进行鉴别,以HPLC法对组方药物赤芍所含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甘草等5味组方药物被鉴识,在HPLC法中,芍药苷在0.655μg~5.24μg间,呈线性关系,γ=0.9992,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2.12%,两批样品含芍药苷分别为0.132%、0.111%,平均含量0.1215%;结论: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宁心颗粒中甘草、黄芪、麦冬、当归、紫草的鉴别及HPLC法对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益气宁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益气宁心颗粒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制荆所含甘草、黄芪、麦冬、当归、紫草进行鉴别,以HPLC法对组方药物赤芍所含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甘草等5味组方药物被鉴识,在HPLC法中,芍药苷在0.655μg~5.24μg间,呈线性关系,γ=0.9992,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2.12%.两批样品含芍药苷分别为0.132%、0.111%,平均含量0.1215%;结论: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宁心颗粒中甘草、黄芪、麦冬、当归、紫苹的鉴别及HPLC法对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中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发汗”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群落及变化特征,以及优势微生物群落与主要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以科学阐释传统“发汗”加工方式对中江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汗”过程中江丹参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合化学品质分析,将优势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发汗”丹参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相关联,以期进一步判定“发汗”过程中影响中江丹参药材品质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结果 21个中江丹参“发汗”样品共检出221个真菌菌属,677个细菌菌属。“发汗”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优势真菌有小戴卫霉属Davidiella、轮枝菌属Verticillium;优势细菌有绿菌门未归类菌属Chloroplast_unclassified和根瘤菌属未归类菌属Mitochondria_unclassified 2个未归类菌属,已知细菌有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同时,相关性研究表明,真菌小戴卫霉属与样品中紫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子囊菌门未归类霉属Ascomycota_unclassified与丹参酮Ⅱ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菌绿菌门未归类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