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小脑前下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脑前 下动脉瘤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表现、动脉瘤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结果 共收治1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患者,其中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治愈率100%,术后2例 (40%)出现不完全性失语和手术侧面瘫,随访均无复发;介入治疗6例,5例(83.3%)完全栓塞动脉 瘤,其中2例(33.3%)闭塞动脉瘤远端载瘤动脉,1例(16.7%)栓塞治疗失败,术后1例(16.7%)出现 记忆力下降,1例(16.7%)出院1个月后动脉瘤破裂,并最终死亡。 结论 对于小脑前下动脉瘤,积极干预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开颅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都是 可选的治疗方式,两者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药师以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审核布氏菌病患者的用药医嘱,为建立医嘱审核实践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7—12月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018年1—6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依据提前设计的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模板,开展医嘱审核和干预,并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59例患者,医嘱749条,男性49例(83.1%),女10例(16.9%),年龄17月~71岁,平均年龄(50.0±15.6)岁,平均住院(16.5±9.4)d。对照组患者50例,医嘱653条,男性43例(86.0%),女7例(14.0%),年龄31月~71岁,平均年龄(51.4±12.9)岁;平均住院(16.7±11.0)d,2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医嘱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联合用药模板,主要包括奥美拉唑、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咪达唑仑、酒石酸美托洛尔、地西泮和氟康唑7种药物。临床药师干预观察组相互作用医嘱32条,干预率4.30%(32/749),医师接受了23条临床药师建议,接受率71.88%;对照组存在相互作用却没有干预的医嘱35条,漏审率5.40%(35/653)。结论:以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进行审核医嘱,可显著提高医嘱审核的准确性,减少漏审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4.
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整合素亚单位αV在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中的表达,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集人脑海绵状血管瘤标本19例,动静脉畸形标本26例,以及对照血管组织9例.扩增3种标本中整合素αV的对应mRNA序列,比较其相对含量.观察3种标本血管成分中整合素αV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之间整合素αV的表达分别为0.7510±0.1872、0.5959±0.1354、0.5277±0.13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结论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中的血管生长可能与整合素αV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自发性脑内出血(ICH)患者意识水平与早期血肿扩大及血肿量的相关性,为血肿扩大的预测提供新指标.方法对87例发病后4h内CT诊断为大脑半球ICH患者,24h后复查CT,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将结果与首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实质内血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7.6%.经统计分析,在轻、中度意识障碍组(GCS 9~15分)GCS评分与血肿量呈正相关(P=0.011),在重度意识障碍组(GCS 3~8分)GCS评分仅与血肿扩大相关(P=0.026).结论患者就诊时GCS评分是大脑半球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重要预测指标,血肿量不大而意识障碍严重高度提示血肿进行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含表面活性剂的缓冲溶液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和日落黄。方法为实践绿色分析理念,分析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本研究优化了流动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 H值。样品经处理后,以C18柱为分离柱,0.5%Triton X-100-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 H=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多波长检测,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4种合成着色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回收率为97.8%~102%,RSD为0.5%~2.0%,最低检出限为0.1 mg/kg~1.0 mg/kg。本法与国家标准方法 GB 5009.35—2016比较,实际样品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检市售饮料中4种合成着色剂都有添加,含量均小于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限值。结论该法不使用有机溶剂,绿色环保;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饮料中4种合成着色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逐渐减量停药与突然停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入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8例,均予以脑利钠肽泵入,随机分为逐渐减量停药组20例及突然停药对照组18例,测定NT- ProBNP水平,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停药后患者心力衰竭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T- 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改善,但逐渐减量停药组患者心力衰竭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脑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减低心脏负荷治疗时可考虑逐渐减量停药以避免心衰反复而尽量避免突然停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房颤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房颤合并焦虑状态患者34例,随机分为心可舒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予以心可舒片口服,观察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皮质醇和甲状腺素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进一步改善,且治疗组皮质醇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余甲状腺素水平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可舒片可用于治疗房颤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改善症状的同时可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及升高T4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 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 P<0.001;第6天Z=-2.95, 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 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 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 GM-CSF)(Z=-3.85, 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Z=-3.56, 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ɑ, Z=-3.40, 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 P<0.05), 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 P<0.05)、TNF-ɑ(Z=-2.26, P<0.05)和GM-CSF(Z=-3.73, 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