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宇  邸飞  赵继宗  王江飞  张岩 《北京医学》2005,27(6):321-323
目的观察烟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烟雾病病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烟雾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烟雾病患者中VEGF、TGFβ1含量为(377.3±218.8)ng/L、(30.9±15.1)ng/L明显高于健康者的(87.0±84.3)ng/L及(10.4±6.1)ng/L(P<0.01).结论VEGF及TGFβ1在烟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血清中高水平的VEGF与TGF可能促使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时又促成新生血管、异常血管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及方法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另二组按照Marmarou等人建立的模型分别造成轻度及重度弥漫性脑损伤。伤后六小时取大鼠右心室血 5ml,离心 10分钟。提取血浆后置于 - 80℃冰箱中保存待检。依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测量血浆NO浓度。采用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的ET测量放免药盒 ,测量血浆ET浓度。数据以 x±s表示 ,所有数据以ANO VA、Duncan法分析检验。α水准定为P <0 0 5。二、结果轻、重度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浆中NO及ET 1均有明…  相似文献   
3.
典型病例法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以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材周期较长,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并且教科书多引用过时的指南或来自于临床经验和逻辑推理的"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教师授课时以知识灌输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 (ET 1)含量的变化。方法 :利用Mar marou创立的模型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损伤 ,于伤后 6h抽血检测血浆中NO及ET 1含量。结果 :轻、重度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浆中NO及ET 1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其中轻度损伤后血浆中NO含量从 (2 6 .70±3.30 ) μmol/L升高至 (35 .6 8± 2 .39) μmol/L ,ET 1含量从 (85 .0 7± 2 .89)ng/L升高至 (94 .2 0± 3.4 6 )ng/L。重度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浆中NO含量升高至 (46 .86± 4 .1) μmol/L ,ET 1含量升高至 (131.0 4± 9.0 )ng/L。 结论 :NO和ET 1参与弥漫性脑损伤的原发及继发性神经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且二者的血浆浓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烟雾病病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雾病病因尚未阐明,与血管微环境改变、炎性刺激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有重要关系。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阐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叙述了VEGF、TGF-β、bFGF、NO、PDGF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烟雾病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弹性蛋白,炎症以及基因与烟雾病的关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处钻孔法治疗颅底动脉闭塞征(Moyamoya病)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Moyamoya病患者行多处钻孔及联合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钻孔位置依据DSA及ECT所示的缺血区而定。结果 本组除1例视力障碍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19例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病例术后原血流减少部位血供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有效率达95%,无死亡病例,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处钻孔法具有操作简单、新生血管出现较早等优点,可单独用于临床或作为直接血行重建术的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WHO Ⅲ级脑膜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0例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模型回顾性分析60例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切除程度、手术史、放射治疗、病理类型等。结果 WHO Ⅲ级脑膜瘤病人的PFS 18(9,34)个月,OS 27(17,44)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48)、肿瘤部位(P=0.043)、手术史(P=0.007)、放射治疗(P0.001)和病理类型(P=0.048)为PFS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放射治疗(P0.001)为PFS的影响因素,未发现OS的影响因素。结论 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易复发、生存期短,而放射治疗有利于延长PFS。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本文作者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在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术中利用皮层刺激器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目的 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材料和方法 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双手持物对接刺激策略,在3.0T磁共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工作站(Leonardo syngo 2003A,Siemens)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患者均行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 结果 (1)5例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通过此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感觉功能区激活图像,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 (2) 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定中央后回,并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1) 应用我们设计的任务,可以于术前较好地利用BOLD技术显示躯体感觉功能区与脑胶质瘤的解剖关系。 (2)可指导唤醒麻醉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的手术。参与优化手术方案,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