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分离自西沙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以期发现结构特异并且活性良好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对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用真菌2号培养基发酵,发酵后的菌丝体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和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手段,再运用现代核磁波谱技术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基于微阵列技术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系统,检测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提供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结合动力学数据。结果 通过分离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菌丝体提取物,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果为conidiogenone(1)、2-acetylquinazolin-4(3H)-one(2)、15β-hydroxyl-(22E,24R)-ergosta-3,5,8,22-tetraen-on(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 2-((2E,4E)-hexa-2,4-dienoyl)-5,6-dihydroxy-4,6-dimethylcyclohex-4-ene-1,3-dio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2-(1-hydroxyethyl)quinazolin-4(3H)-one(7)。结论 化合物3和6是从Penicillium属内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从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5与肿瘤蛋白VEGFR-1、FGFR有亲和作用,KD的数值分别为7.78×10-3和1.44×10-1 μmol/L。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透骨草溶液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初步探索其抗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复方透骨草溶液对常见皮肤癣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模型,观察复方透骨草溶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用涂抹的抗炎作用,并检测大鼠足趾致炎4 h后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复方透骨草溶液对皮肤癣菌和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原液浓度的12.5%和25.0%;其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高剂量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的减轻作用,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显著降低大鼠足趾肿胀损伤后组织中致炎因子IL-1β的表达,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方透骨草溶液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并通过降低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PCR能检测外周血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用于带状疱疹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躯干部红斑、群集性水疱伴刺痛1周",于2018年11月来我科就诊。1周前患者自觉背部刺痛,阵发性。4 d后背部出现红斑、水疱,渐发展至右胸部和左腹部,且疼痛加剧影响睡眠,遂来我院门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1个月前因血糖升高于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周前血糖稳定后出院。无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5.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同时外用地霜,每晚1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30例单独外用地霜,方法 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国产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并检测其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萃取蜂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析设备鉴定结构,最后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国产蜂胶中共分离出11种有机成分,其中4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杨芽黄素、白杨素及3-乙酰短叶松素,占所有活性成分的43.6%.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以上4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杨芽黄素体外抗菌效果最佳.结论 蜂胶在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或辅助抗真菌治疗中有较大应用潜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42岁。自15岁起背部、臀部反复出现皮肤损害,以后发展至腹部、四肢和面部。最初局部皮肤红肿、硬结,逐渐变成脓肿,直至窦道形成,有脓血流出,夏季皮损加重。曾多次在当地卫生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但愈合缓慢,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的瘢痕。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亢进等病史。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右侧阴囊红斑、糜烂、结痂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阴囊出现片状红斑,轻微瘙痒.来我院就诊,真菌镜检阴性,诊断为"湿疹",外用肤康王、复方地塞米松霜等治疗,无明显改善,皮疹逐渐增大,中央出现糜烂、结痂.既往体健,无慢性系统性疾病,无长期特殊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35例鲍温样丘疹病(BP)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佳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四种不同方法治疗B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外用咪喹莫特、咪喹莫特与ALA-PDT联合治疗四种疗法对B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其治疗效果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CO2激光组、ALA-PDT组、外用咪喹莫特组、联合组治愈率分别为82.86%,60.53%,48.15%,88.57%;复发率分别为62.07%,17.39%,7.69%,3.22%。激光组和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LA-PDT组和外用咪喹莫特组(P均<0.01),ALA-PDT组、咪喹莫特组和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CO2激光组(P均<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除激光组3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瘢痕修复以及外用咪喹莫特组1例患者出现用药部位色素减退外,余两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治疗局部的红肿和糜烂。结论ALA-PDT联合咪喹莫特治疗BP,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对皮损较多和播散分布的BP患者,推荐采用光动力与咪喹莫特联合治疗。对于皮损较少的患者可直接选用CO2激光或直接外用咪喹莫特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建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小鼠实验的方法及比较不同菌株及不同接种剂量的感染小鼠的生存率。方法以两株不同菌株及不同剂量的马尔尼菲青霉孢子经腹腔接种雌性BALB/C小鼠,观察接种后小鼠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同时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肝脏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不同接种剂量及不同菌株的感染小鼠有不同的生存率:在27~30d,ATCC182242.0×109cfu/mL组(100%)与ATCC182242.0×108cfu/mL组(17%)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63232.0×108cfu/mL组(100%)与ATCC182242.0×108cfu/mL组(17%)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模型;发现了同一菌株不同感染剂量小鼠有着不同的生存率,同一感染剂量不同菌株能造成小鼠不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