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证据分级和推荐体系在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独具特色,照搬西方医学分级体系不合实际,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药领域证据分级和推荐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回顾国际临床证据和推荐体系的发展,总结分析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中医药证据分级体系,阐述中医证据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证据分级体系的成熟与完善提供参考,进而推动中医证据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猪腊油炸食品摄入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根据性别、年龄(±5岁)进行1∶1∶1配比选取同期行内镜下碘染色剂指示性活检技术筛查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组96例进行研究。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日常健康习惯等信息,并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猪腊油炸食品摄入等因素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食管癌家族史(OR=1.149,95%CI:1.061~1.258))、有吸烟史(OR=1.204,95%CI:1.038~1.479)、有饮酒史(OR=2.153,95%CI:1.429~2.607)、进食烫食频率(1次/周~1次/月(OR=1.413,95%CI:1.104~1.711),1次/周(OR=2.542,95%CI:1.393~2.930))、进食腌制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472,95%CI:1.138~1.806),1次/周(OR=2.873,95%CI:1.724~3.285))及进食猪腊油炸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389,95%CI:1.146~1.793),1次/周(OR=2.948,95%CI=2.034~3.583))均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猪腊油炸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可有效预防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同时,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均可增加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出自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对于"风中于前,寒中于暮"中的"前"与"暮"的释义,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为了更透彻理解条文,通过追溯《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其中的"前"与"暮"可以理解为:"前"指疾病过程的前期,"暮"指疾病过程的后期,即疾病前期以风邪为主,疾病后期以寒邪为主。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颈椎病患者颈椎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X线和颈椎骨密度的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变形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22例,平均年龄43岁,腰椎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8例,平均年龄58岁,腰椎骨密度显示骨质疏松。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者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高度减低,周径增宽,骨密度升高,3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椎体骨质疏松的发展与颈椎病的自然发展病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约85%是由于孤立性甲状旁腺腺瘤所致,其余由多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腺癌所引起。PHPT性骨病又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临床较少见,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0.1%_2]。PHPT性骨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因骨骼疼痛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就诊,异常骨骼影像又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7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774例注药顺利;20例造影剂外渗;2例由于长期化疗导致血管广泛受损或血管过细,穿刺不成功;3例误碰按钮导致高压注射器死机,不得不退出药物,卸掉针筒,重新安装。结论掌握高压注射器各环节应用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补肺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补肺颗粒,对照组给予补肺颗粒模拟剂,两组均口服每次6 g,每日3次。疗程1个月,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肺通气功能指标,观察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次数、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ACT评分明显升高,并且改善程度优于同时间的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e 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随访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随访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及随访期间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Fe NO水平、抑制气道炎症,从而达到减少患者哮喘发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水平与一般人群的差异,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五个省(市)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数据,与一般人群白细胞计数正常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确认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共7314人,其中男性5595人(76.50%),女性1719人(23.50%),平均年龄为(37.71±10.14)岁,白细胞计数均值为(6.29±1.60)×109/L,一般人群白细胞计数为(6.50±1.53)×109/L,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较一般人群低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的白细胞计数低于男性,且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白细胞计数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省市体检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也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地区因素后,不同职业照射类别人员的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在正常医学参考值范围内,但低于一般人群,可能与性别、年龄和不同地区体检机构之间的差异有关,尚不能认为与职业照射类别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的碘甲烷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经DB-1毛细管柱分离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碘甲烷溶液质量浓度在0.000 5~0.912 0μg/ml范围内成线性,线性方程为y=4 027.9x+33.1,相关系数r为0.999 93,检出限为0.000 5μg/m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00 7 mg/m~3(采样体积为7.5 L);方法的批内精密度0.42%~1.02%,批间精密度0.90%~2.31%,方法回收率98.0%~104.1%。提示采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微量碘甲烷,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