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云:"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桑妊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股,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对于文中的"风中于前,寒中于暮",绝大多数注家都认为风为阳邪,中于午前,而脉多浮缓;寒为阴邪,中于日暮,而脉多紧急。将"前"释为"午前","暮"为"日暮"。但细绎经文,其论述清邪、浊邪、大邪、,J、邪、势任之邪等五邪致病,皆侵犯人体的不同部位,且上文明言"大邪中表,小…  相似文献   

2.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此言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其原文如下:“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  相似文献   

3.
<正>《金匮要略》的风邪致病就其数量而论虽不是最多的,但其"风"却渗透到方方面面,《金匮要略》的风病是广义的,其继承了《素问·风论篇》等的相关理论。《金匮要略》的风病包括风水、中风、产后中风、五脏中风、首风、头风、脑风、目风、泄风、漏风、内风、寒中、热中、肠风、疠风及寒热等。  相似文献   

4.
比较《金匮要略》与《内经》中"胸痹心痛短气篇"所载内容,认为胸痹心痛主证以胸痛为主,轻证以气短胸闷为主,重证以剧痛为主。胸痹较之心痛,病变部位更为宽泛。根据《神农本草经》分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用药原则,以期更好地理解此类疾病的病、证、方、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杜倩  李成卫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2-1594
"治未病"理论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均被作为预防原则,而该理论在《金匮要略》中则经历了从预防意义进一步被发展为治疗原则并成为该著作重要的诊治体系的过程。应用原著中明确提出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研究,其结论无疑更客观、可靠。《金匮要略》中虚劳病与现代中医内科中虚劳的含义有所不同。文章以仲景"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虚劳病的原文思考及诊治步骤疾病思路,以期扩展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方法,丰富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原著的诊疗体系及组方思路,基于原著中形气概念,以胸痹为例分析验证原著疾病分证原则、治疗处方的步骤方法,此方法较现代运用后世理论阐释原著更能揭示其本义。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的治疗不仅应用了形气分证原则,还包含了"一祛有形实邪,二理无形病气"的形气处方思路与步骤。此结论加深了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了《金匮要略》诊疗体系,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金匮要略》杂病诊治体系,推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四十四种疾病,无论从病机、证候、方药都进行了多层次的鉴别,从而对疾病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给予了恰当的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仲景对疾病的辨证过程,即是对疾病进行多层次鉴别诊断的过程。今就该书《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中论述呕吐的二十条原文(原文编号依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为准)进行分析、整理,以展现张仲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一、对呕吐病与症的婆别诊断原文三条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原文二十条又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麻木是指肌肤知觉减弱或消失,在《内经》及《金匮要略》中称"不仁",《诸病源候论》言"不仁"之状为"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临床中可以见到许多身体某一部位麻木的患者,病程长短不一,甚者可以年来计算,部位广泛,如:颜面、手足、四肢;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如:颈椎病、腰椎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也有单纯以麻木为主诉的患者;药物和物理治疗不能满意,因而求助于针灸治疗。本病使用针刺治疗时  相似文献   

10.
总结先秦两汉涉医简帛及《黄帝内经》中有关"风"的疾病语言,总结病名和病因,分析其认知中介物和认知方法。涉医简帛中极少以"风"字作病名及病因,而在《黄帝内经》则有广泛应用,同时内涵亦有所不同。《内经》在疾病的定义已经转化成具有明显的病理学意识;命名和病因中都渗透了以身体感及气论相结合理解疾病的方法学。《黄帝内经》并非单纯"归纳各家医学",而是具备独特的自然哲学观念。"六气致病说"并非在涉医简帛中属于流行及成熟的观点;《黄帝内经》做出范式转变,使"风"摆脱鬼神之说。藉"气论"综合身心自然的因素,确立感知身体及疾病的方法,揉合身体感观与客观现象。并使关注点从解剖为主的身体,转化成"现象的身体";继而把疾病发生和传变的"空间"及诠释均依托"现象的身体"建构。  相似文献   

11.
<正>狐蜮病首见于《金匮要略》,是指以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疡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指出:"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尊仲景之说以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蜮病的基本方剂,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虫毒入手。笔者  相似文献   

12.
滕羽鸥  李悦  李淏  陈萌 《北京中医药》2021,40(5):515-518
《伤寒论》中"风"字共出现70次,通过将《伤寒论》多种含"风"词语归类的方式,参阅《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后世医家注释、现代医家观点,基于条文对"风"字含义进行辨析.阐明《伤寒论》中"风"有本意所指自然之气与六淫之一,广义所指乘虚而感的外邪的含义.恶风、恶风寒、春伤于风、更遇于风、汗出当风,归为阐明本意所指自然之气;邪风、言迟者风也,归为阐明本意所指六淫之一;风家归为本意代指易患太阳中风之人,风池、风府归为本意代指治风之穴;将风气、泄风、风湿之风释义为乘虚而人的外邪;将中风之"风"视为与伤寒/中寒之"寒"对举,亦将"风则伤卫"与"寒则伤荣"对举;以风为阳邪之特征指代阳性症状、病机与病性,浮则为风、浮为风、浮为风虚、浮则风虚、风虚相抟、风为热、风则生微热;此为风也,归为以风指代谵语证外证之阳气外张的特点.对"风"的含义进行辨析,在厘清中医对"风"的理论认知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红琳  袁立霞 《新中医》2016,48(10):168-169
正鼓胀为中医学"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灵枢·水胀》云:"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虽未提及鼓胀病名,其所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脾水者,其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的古典医籍之一,它论述了内科、妇科中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法,更为可贵的是在后三篇中提出祖国医学早期“预防学、急救学”等方面的知识。为阐明“后三篇”的重要价值,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急救法 (一)人工呼吸法:《金匮要略》第23篇记载:“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为东汉医学大家张仲景所著关于杂病的经典著作,被后世医家尊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是对除外感疾病之外各种疾病的理解与认识,其中也包括心身疾病。《金匮要略》对于因情志而生病,以及在病变过程中精神因素的作用,伴随的精神症状均有论述。1心身疾病的概念心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临床上极其常见的症状,但是治疗起来却很棘手。一般医家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以解表宣肺为主,内伤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笔者受《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启发,在临床上治疗外感新咳亦用补益脾肾的方法,取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治未病”见于《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两个内涵,一是健康状态下,摄生以达到防病的目的;二是在疾病状态下,治法要防微杜渐,预防传变。这一思想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丽清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1,(17):1500-1502,1520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方药的计量方式进行了梳理,明确两书中方药的计量以"度"、"量"、"衡"计量为主,但又有侧重,"度"与"量"的使用较少,"衡"的使用最多。"衡"的使用有铢、两、斤3种,其中又以两为最多,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方药计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之中称之为"脑风""首风",描述了"脑风"与"首风"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讨论的是内伤头痛中的肝阳头痛案。现介绍如下。患者,男,78岁,于2015年11月10日初诊,以"发作性头痛15d,加重3d"为主诉就诊。患者于15d前  相似文献   

19.
<正>围绝经期可分为绝经前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绝经期——月经停止,绝经后期——月经停后1年。其预示着卵巢内分泌功能即将完全消失,妇女即将步入老年行列。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专篇记载,多散见于"百合"、"脏躁"、"崩漏"、"不眠"等病证中。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女科百问》载:"女子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  相似文献   

20.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因其文法特殊多被疑为宋人所附。从《千金翼方》等后世著作来看,本方仍属于张仲景方,对于此方的主治证机后世注家及现代《金匮要略》类教材均存在分歧。从张仲景经文原义分析,其病机应为血虚"生"风,而非血虚"受"风,并以大量生地配伍少量疏风药立法独特,用"铜器"盛药汁更具深意,现代研究认为铜元素缺乏可导致机体脑退行性病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及神经系统疾病,故只要审明病变证机及主治病证,即可扩展本方的应用,以指导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