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约85%是由于孤立性甲状旁腺腺瘤所致,其余由多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腺癌所引起。PHPT性骨病又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临床较少见,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0.1%_2]。PHPT性骨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因骨骼疼痛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就诊,异常骨骼影像又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评估结核病灶灌注参数值对肺结核化疗近期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将30例肺结核按形态学分为结核球、空洞型病灶和浸润型病灶三组。化疗前7 d内CT检查与化疗后3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标准评定疗效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7 d内及化疗后14 d行2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缓解组20例,非缓解组10例;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结核的治疗前PF、BF值高于未缓解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t=7.61;P<0.001),缓解组中结核病灶灌注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灌注值有所下降,未缓解组中治疗前后结核病灶灌注值升高,BF值治疗前14.06±4.09,治疗后升至36.68±4.41,其差异显著。PF值虽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20排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结核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肺结核治疗后的灌注值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BF值升高提示结核病灶进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肾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肾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对106例无肾相关疾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薄层获得原始图像,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VR)、3D最大密度投影(3D-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分析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对肾动脉的显示,特别是变异血管的显示.结果:106例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位置、起源、走向、分支及变异情况.共检出血管正常患者53例,左侧副肾动脉共21例,右侧副肾动脉16例,双侧副肾动脉9例,肾动脉过早分支7例.结论:256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肾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鼻漏(CSFR)是指脑脊液经破裂的蛛网膜、硬脑膜及不完整的颅骨壁所形成的通道流入鼻旁窦、鼻腔的一种脑脊液外漏[1]。CSFR若长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极易导致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CT脑池造影(CTC)诊断脑脊液鼻漏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鼻咽纤维血管瘤25例,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与DSA检查,重点观察肿瘤大小、密度、侵犯范围、强化情况,以及骨质改变和血液供应等,再与手术或病理资料进行比对。结果:CT常规扫描结果均表现为鼻咽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沿周围间隙蔓延的肿瘤呈类圆形、分叶状、哑铃状或多头状,平扫密度类似周围软组织,CT值平均为39Hu;增强扫描后肿块均有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98Hu。DSA检查可见肿瘤呈明显造影剂浓聚,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自颈外动脉分支的上颌动脉和咽升动脉15例,来自颈内动脉翼管动脉、圆孔动脉等岩段分支4例,来自眼动脉筛支6例。两项检查结果均与手术或病理资料相符。结论:CT增强扫描结合DSA检查,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术前评估、分期及放疗定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