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对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某医学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对象,在《临床流行病学》第1次授课前和最后1次授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授课前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和科研能力需求,以及授课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希望提高的科研能力依次为科研设计(95.2%)、统计分析(95.4%)、结果解释(86.0%)、论文写作(86.2%)。该课讲授完后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多个指标,均显示帮助非常大。其中,硕士研究生在开拓科研视野这一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的比例为62.3%;博士研究生多个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分别为开拓科研视野(69.1%)、改善思维方式(65.4%)、提高科研设计能力(66.3%)、结果解释能力(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无工作经验(OR=1.713,95% CI:1.209~2.428),课前自学(OR=2.048,95% CI:1.151~3.645),课前有意愿提高(OR=3.162,95% CI:1.194~8.375)是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启发和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领悟该学科对临床科研能力及实践的重要性;面对不同层次、类别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以期针对性补齐短板,提升其临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318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检测正常环境与炎性环境(10 ng/mL TNF-α)培养的hBMSCs差异表达circRNAs,并筛选出目的circRNA-hsa_circ_0003188;构建hsa_circ_0003188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BMSCs并成骨诱导培养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检测hsa_circ_0003188高表达对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利用TargetScan等生物学软件预测hsa_circ_0003188的生物学功能。结果:hsa_circ_0003188在炎性环境hBMSCs中高表达(P<0.05)并抑制其成骨分化;生物学软件预测出hsa_circ_0003188的ceRNA机制。结论:hsa_circ_0003188抑制h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可能成为hBMSCs在骨再生过程中的调控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校正的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系统应用GC对风湿病患者群体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就诊且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检测的风湿病患者1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80名,风湿病患者均系统性使用GC治疗超过3个月,按照日均GC剂量(等同于醋酸泼尼松)分为GC≤7.5 mg组,7.5 mg<GC<30 mg组和≥30 mg组,并对剂量超过7.5 mg的两组进行骨折风险校正,使用FRAX评估系统评估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和髋部骨折(PHF)发生概率,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激素使用组PMOF和PHF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GC使用时间分为>2年组和≤2年组,GC使用>2年组PMOF和PHF均高于≤2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FRAX校正前GC≤7.5 mg组的PMOF与PHF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FRAX校正后GC≤7.5 mg组PMOF与PHF仍高于另外两组,与GC≥30 m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按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20 %、PHF 3 %计算,激素使用组达到PMOF和PHF治疗阈值者分别为0例和9例(5 %);按2017年GIOP推荐的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10 %、PHF 1 %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 %)和41例(22.78 %)。结论 经GC校正后可提高基于FRAX计算出的风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且校正后增加了达到骨质疏松治疗阈值的人数,能更有效的预测使用GC的风湿病群体骨折概率,尽早实施预防骨质疏松,从而降低骨折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医院领导角度了解并比较我国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的缓和医疗服务现况。方法 对肿瘤医院(206家)和三级医院(443家)领导进行缓和医疗服务的电子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类医院是否存在差异,调查内容包括服务形式和内容、未来计划以及阻碍学科发展的因素等。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全国共88家(42.72%)肿瘤医院和174家(39.28%)三级医院领导完成调研,肿瘤医院参加调研的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P<0.01)。过去10年,78.74%(137/174)的三级医院和85.23%(75/88)肿瘤医院都能提供缓和医疗服务;目前仍能提供这一服务的比例分别为87.59%(120/137)和90.67%(6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53%(33/68)的肿瘤医院以及40.83%(49/120)的三级医院有缓和医疗专科医师(P=0.31)。肿瘤医院的专科门诊率为27.94%(19/68),三级医院为17.50%(21/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医院在会诊[29家(42.65%)和33家(27.50%)]、住院床位[28家(41.18%)和32家(26.67%)]、专属安宁疗护机构[20家(29.41%)和20家(16.67%)]情况方面,均较三级医院有显著优势(P<0.05)。在缓和医疗服务和镇痛治疗上,两类医院都比5年前有显著进步(P<0.01);对缓和医疗与肿瘤治疗整合的观点都很支持,肿瘤医院均值为(7.06±3.19)分,三级医院为(6.29±3.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医院对增加科研项目的赞同度显著高于三级医院[(7.24±3.12)和(5.91±3.71)分,P<0.01]。阻碍缓和医疗服务的前三位因素依次为缺乏报销支持、专业人员和预算。结论 尽管全国85%以上的肿瘤医院和三级医院提供服务,但缓和医疗专科医师的比例不足50%。两类医院的缓和医疗及镇痛治疗都有显著进步,而肿瘤医院在专科会诊、住院床位、安宁疗护机构上比三级医院有优势。缺乏报销支持、专业人才和预算为阻碍缓和医疗服务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亟需进一步探索冠心病(CHD)关键的调控基因。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冠心病患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可能的新的冠心病调控机制。方法:检索GEO数据库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的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导入处理后的冠心病患者的GSE71226数据集,利用GEO2R分析鉴定冠心病和健康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分析确定了CHD患者和对照组的差异基因。结果:共筛选出575个DEGs。进一步构建了一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可视化DEGs和识别中心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旨在识别中心基因。通过GO通路富集分析,上调和下调的各排名前15信号通路,参与了胰岛素分泌、心脏传导系统、生长激素分泌等相关的生物过程,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序列特异性DNA复制、cAMP、脂肪消化吸收酶等相关的信号通路等有关。进一步构建了PPI网络互作图,显示五个中心基因(SST、BBS10、CCK、POMC、HSPA9),其中SST与冠心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CHD的关键调控基因包括SST、BBS10、CCK、POMC、HSPA9,可能通过双链DNA结合、cAMP、脂肪消化吸收酶等相关的信号通路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系统评价治疗青少年重度肥胖3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即可调节胃束带术(AGB)、Roux-en-y胃旁路术(RYGB)、袖状胃切除术(SG)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自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所有关于减重代谢手术(MBS)治疗青少年重度肥胖的研究。采用Jadad量表、MINORS量表和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局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高血压患病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41项,总样本量为2 09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BS术后重度肥胖青少年BMI明显降低(MD=13.47),其中AGB、RYGB、SG 3种手术后BMI也均明显降低(MD值分别为11.07、14.24和14.9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G减重效果优于A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IV-1感染者在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前后血浆中p24抗体和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HIV-1储存库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7月于我中心接受ART满5年的27例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酶免疫吸附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患者接受ART 0、1、3、5年时间点的p24抗体和总HIV-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同时对其与总HIV-1 DNA和细胞相关RNA(cell-associated RNA, CA-RNA)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ART 0、1、3、5年时,p24抗体水平分别为2.450(1.910~5.460)、1.460(1.080~2.160)、1.280(1.120~1.800)、1.570(1.090~2.180) LU;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别为3.378(3.157~3.710)、3.489(3.237~3.622)、3.446(2.742~3.573)、3.336(2.860~3.566)。p24抗体与总HIV-1 DNA和CA-RNA的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 0.407、0.305,P 均< 0.05);总HIV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总HIV-1 DNA和CA-RNA水平没有相关性(r分别为0.155、0.165,P 均> 0.05)。结论?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在ART期间没有明显变化,且与HIV-1储存库大小没有相关性,p24抗体水平随着ART时间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HIV-1储存库的大小呈正相关,可为HIV-1特异性抗体和HIV-1储存库大小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