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分析在2021年4月-6月期间纳入的北京市社区658例≥60岁老年男性,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衰弱。采用 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估患慢病状况。测试躯体功能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70)骨骼肌、脂肪等体成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运用二元logistic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不仅在年龄、身高、体重,而且在骨骼肌质量指数、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含量以及握力、步速、5次起坐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CCI较非衰弱组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骨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患者比例较高(P<0.05)。校正年龄、身高、体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CCI(OR=1.256,95%CI 1.012~1.558,P =0.039)、低骨量(OR=2.312,95%CI 1.308~4.088,P=0.004)和5次起坐时间(OR=1.110,95%CI 1.022~1.250,P =0.013)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CI增高,低骨量和5次起坐时间延长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 2021年4月至6月,共纳入北京市社区658名≥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是否衰弱,衰弱期或衰弱前期老年人纳入衰弱组(n=124),其余为非衰弱组(n=534)。采用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估慢病患病情况。测试躯体功能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析骨骼肌、脂肪等体成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含量、握力、步速及5次起坐时间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CCI较非衰弱组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骨量、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OR=1.256,95%CI 1.012~1.558,P =0.039)、低骨量(OR=2.312,95%CI 1.308~4.088,P=0.004)和5次起坐时间(OR=1.110,95%CI 1.022~1.205,P=0.013)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CI增高、低骨量和5次起坐时间延长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获得相位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功能,预测肌少症的发生风险.目的 探究BIA测得的相位角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对老年男性肌少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9年4-7月在北京市多个社区招募 ≥60岁的老年男性1009例,通过BIA法检测50 kHz相位角和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分别使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等制订和更新的6种肌少症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通过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位角与各肌少症诊断要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相位角与肌少症的关联性,最后根据AUC面积评价相位角的诊断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1009名老年男性相位角平均值为4.89°±0.70°.根据6种标准诊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2.3%~12.2%.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位角降低,肌少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相关性分析中相位角与肌少症的诊断要素均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相位角与年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握力、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呈线性相关(P<0.05,R2=0.56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诊断标准中,年龄(OR>1)、相位角(OR<1)均与肌少症独立关联.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不同标准下相位角诊断肌少症的截断值为4.15°~4.55°.结论 相位角与年龄、肌力、肌量、身体功能呈中度相关.在所有诊断标准中,高龄、低相位角均与肌少症相关.相位角易于测量,可对无法进行功能测试的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的早期预测及诊断.  相似文献   
5.
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或多器官系统功能下降,当机体遭遇一些不良事件,如上呼吸道感染、微创治疗、换新药等,出现功能减退、自理能力降低、预期寿命缩短的可能。一些研究发现衰弱早期的干预有望逆转衰弱状态,尤其运动干预对于缓解衰弱效果比较明确。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老年人衰弱的运动干预研究进行探讨,为寻求适合我国老年衰弱人群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及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北京某社区527例60~94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记录一般情况及SARC-F问卷评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骨骼肌的肌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测试握力、5次起坐时间及步速。分别用3种不同标准进行肌少症诊断。结果采用SARC-F问卷、AWGS标准、EWGSOP2标准,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6.45%、17.08%、17.46%,其中80岁以上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增高,达39.36%(P<0.01)。AWGS标准与EWGSOP2标准下肌少症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5.92,P=0.69),2个标准具有几乎完全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P<0.05)。采用SARC-F问卷,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偏低,与AWGS标准、EWGSOP2标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χ^2=87.84,P=0.00);灵敏度为28.89%、28.26%,特异度为98.17%、98.16%;诊断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36、0.35,P<0.05)。结论尽管EWGSOP2标准和AWGS标准诊断流程不同,但2者对肌少症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SARC-F问卷具有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的特点,可用于缺乏测试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筛查,但可能会低估肌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清洁级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只小鼠,在此基础上,再将3组小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组织与分子学检测。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冲击(CCI)法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颅骨切除术,不撞击脑组织。造模成功24 h后,对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3组小鼠的行为学检测包括,于造模成功后第3~5天进行平衡木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6~8天进行疲劳转棒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对3组小鼠进行Y迷宫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9天进行旷场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对3组小鼠取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3组小鼠损伤灶海马组织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的促炎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水平。 结果 造模成功后第4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为(11.81±3.47)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P<0.05)。造模后第8天,脑损伤组疲劳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Y迷宫实验的新区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P<0.05)。造模成功后第9天,脑损伤组旷场实验的中心区域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P<0.05)。脑损伤组小鼠损伤区脑组织的BDNF相对mRNA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MAP2的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P<0.05)。脑损伤组的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损伤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Cx3cr1、CD6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短波刺激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损伤的修复,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降低其促炎因子的水平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脂肪酸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代谢特征及其作为衰弱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募集49例老年人, 其中非衰弱19例、衰弱前期和衰弱期各15例。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血清脂肪酸含量, 包括38种短、中、长链脂肪酸。结果在老年衰弱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9种长链脂肪酸含量较高, 其中二同型-γ-亚麻酸的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 疲乏的风险增加1.056倍(OR=2.056, 95%CI:1.147~3.687, P=0.016)。未发现衰弱前期与非衰弱组间的代谢差异。分别有3、7种长链脂肪酸与握力、步速呈负相关, γ-亚麻酸与体质指数(BMI)、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等反映脂肪组织的指标均呈正相关, 但未发现骨骼肌、实验室指标与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共涉及5条代谢通路与衰弱相关, 分别是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代谢、线粒体脂肪酸链延长、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结论二同型-γ-亚麻酸、γ-亚麻酸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老年衰弱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但脂肪酸代谢组学用于识别衰弱前期老年人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