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 (FPPPI)联合肺灌注显像 (PPI)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 116例 ,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 10 5例患者术后 5~ 14d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于术后 3~ 11个月进行第 3次FPPPI及PPI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组。结果 ① 116例患者FPPPI法所测肺平衡时间 (LET)、上肺野与下肺野比值 (S L)及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 (EPAP)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收缩压 (SPAP)的r值分别为0 85 6 ,0 5 0 3及 0 5 72 (P <0 0 1)。②以MPAP为标准 ,FPPPI、PPI及FPPPI PPI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 94 7%、78 8%及 96 4 % ,特异性分别为 6 8 3%、5 2 8%及 72 7% ,准确性分别为 85 3%、70 7%及 89 7%。③ 10 5例患者术前与术后 5~ 14dLET分别为 (2 7 71± 10 85 )s和 (2 0 96± 6 2 5 )s(P <0 0 0 1) ;S L分别为 1 4 3± 0 4 1和 1 30± 0 35 (P <0 0 0 1)。④LET在MPAP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组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 4 7 6 %、34 5 %及 1 4例 ;部分改善率分别为 4 0 5 %、6 2 1%及 3 4例 (P <0 0 0 1)。S L在各组完  相似文献   
2.
3.
心脏瓣膜手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ICU时间未延长.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住ICU时间延长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Ⅰ中年龄、有心脏手术史、吸烟史、二次体外循环支持的比率、心胸比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大于或长于组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功能均低于或差于组Ⅱ(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65岁(OR=4.399)、LVEF≤0.50(OR=2.788)、心胸比率≥0.68(OR=2.411)、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71%(OR=4.872)、有心脏手术史(OR=3.241)和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OR=18.656)为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预测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90例(86.5%)心脏瓣膜或流出道有赘生物,赘生物位于主动脉瓣36例,二尖瓣32例,三尖瓣11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多个瓣膜6例。据血培养结果行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全组33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为33.3%(11/33);72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变治疗,病死率为4.1%(3/72)。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血量,1例感染,1例脑梗塞。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体外循环时间(117.5±6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7±44.8)min。总的中位住院时间30.9d,术后住院时间13(6~41)d。术后有3例感染再发,2例因为瓣周漏引起感染再发,1例行瓣膜成形术后感染再发。结论基础心脏病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早期、有效、规律的抗生素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随访继发性三尖瓣反流采用不同策略分级治疗后的疗效,验证策略分级的可行性,并总结影响三尖瓣反流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左心瓣膜疾病合并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217例。根据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和瓣叶闭合高度,把三尖瓣反流情况分为Ⅰ、Ⅱ、Ⅲ、Ⅳ四级,结合术前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等选择最终三尖瓣成形方法。随访术后1周、术后近期(3~12个月)及术后中期(13~96个月)的三尖瓣功能。结果:共有Ⅰ级患者66例,30.3%未给于三尖瓣同期处理,63.6%采用线性Devega成形;Ⅱ级患者73例,82.2%采用线性Devega成形,17.8%使用成形环处理;Ⅲ~Ⅳ级患者78例,70.5%使用成形环。术后中期随访患者113例(52.1%),平均随访时间(45.0±21.9)个月。术后中期与术前比较,左心房前后径[(49.0±11.4)mm vs(53.5±12.7)mm]、肺动脉收缩压[(32.4±8.6)mmHg vs(49.1±18.7)mmHg,1 mmHg=0.133 kPa]、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17.2±2.0)mm/m2 vs(23.0±3.7)mm/m2]和瓣叶闭合高度[(3.3±1.1)mm vs(4.5±2.1)mm]均明显减低(P均<0.0001)。最终共9例患者再次出现中量及以上程度三尖瓣反流,1例是Ⅰ级患者,余下8例均是Ⅲ~Ⅳ级患者。结论:继发性三尖瓣反流采用不同策略分级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反流复发,有效降低三尖瓣再次手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完全腹膜外法腹腔镜疝修补(TEP)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采用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40~175min,平均86min。住院时间5~9d,平均7d。手术并发症4例,占12.5%,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血肿或血清肿。随访1个月至2年9个月。早期开展时有3例短期内复发,经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治愈,复发率为9%。结论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赖单心室功能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适用于不能安全进行双心室解剖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式不断改进。其目的是提高单心室生理矫治手术的生存率、减少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并发症 ,以达到最佳的生理矫治。本文就依赖单心室功能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进经典三尖瓣De Vega环缩术,探讨改良De Vega环缩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2002年1月到2005年8月对70例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 Vega环缩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De Vega环缩术组(改良De Vega组)和经典De Vega环缩术组(经典De Vega组),每组均35例.采用Ridit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随访时间12.91±8.84个月,经典De Vega组随访时间13.61±11.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三尖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17例,中度反流6例,无重度反流;经典De Vega组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19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2例.Ridit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患者心功能Ⅰ级32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1例;经典De Vega组心功能Ⅰ级31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2例,两组经Ridit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De Vega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期间低温肺保护液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潘世伟刘迎龙萧明第阮英茆朱晓东自人工心肺机问世以来,经过40余年的改进,现今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体外循环后...  相似文献   
10.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并报告 130例临床结果。 方法  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采用胸骨上段切口 ,其余手术均经胸骨下段切口。胸骨上段切口自胸骨上凹至第三肋间并向两侧横断胸骨 ,皮切口长度 5cm~ 7cm ;胸骨下段之皮切口自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 ,长度 9cm~13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二或第一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 ,共行二尖瓣置换 6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0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32例 ,二尖瓣成形 11例 ,单纯三尖瓣成形 1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2 2例及三尖瓣DeVega环缩 35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 6 3分± 2 9分、92分± 32分和 191分± 4 7分 ;平均气管插管 12小时± 5 2小时 ;平均住院 14天± 6 8天。术后胸液量平均 345ml± 197ml(5 0ml± 170 0ml) ,有 82例患者 (6 3% )未输血。 结论 正中经胸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 ,美观 (胸骨下段入路 ) ,创伤小 ,出血少 ,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 ,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