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5篇
  免费   1147篇
  国内免费   623篇
耳鼻咽喉   606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850篇
口腔科学   332篇
临床医学   4509篇
内科学   143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844篇
特种医学   10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515篇
综合类   8641篇
预防医学   1415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2978篇
  25篇
中国医学   4892篇
肿瘤学   471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694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560篇
  2012年   1992篇
  2011年   2170篇
  2010年   2027篇
  2009年   1897篇
  2008年   2084篇
  2007年   1933篇
  2006年   1747篇
  2005年   1823篇
  2004年   1624篇
  2003年   1451篇
  2002年   1121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737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分经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的揿针疗法,观察组采用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揿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范金茹教授为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在诊治眩晕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颈性眩晕多表现为眩晕、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范师认为颈性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头颈,肝肾亏虚为本,病性因素多为痰瘀。强调分急性期、缓解期治疗,注重气之升降--引痰饮血瘀下行而出,津气上行以荣脑。自拟颈痹眩晕方,为升降散合泽泻汤加减而成,组方精当,临床运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23-1024
目的探讨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7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脉汤辅助治疗脑血栓能够减少脑血栓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医学生颈痛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颈痛的症状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的在校医学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选取了85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836份),包括一般情况、颈痛相关状况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对颈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36名医学生在12个月调查中曾发生过颈痛658人(占78.71%),未曾发生颈痛178人(占21.29%)。颈痛的发生与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每天伏案阅读和写作时间、背包习惯、心理状况、是否进行日常颈部锻炼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每升高一个时间段,颈痛发生的可能增加1.392倍(OR = 1.392),不进行日常颈部锻炼的人与进行日常颈部锻炼的人比,发生颈痛的可能性增加1.183倍(OR = 1.943)。绝大部分颈痛的医学生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为轻度功能障碍。   结论   医学生颈痛发生率高,导致颈痛的因素包括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伏案阅读和写作时间、背包习惯、心理状况、日常颈部锻炼。日常颈部锻炼可降低颈痛的发生,建议医学生进行常规的颈部锻炼。大部分颈痛的医学生其日常生活受影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杵针结合中药熏蒸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杵针与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仅采取中药熏蒸治疗,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按照智慧中医APP视频指导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肩痛、心理与社会适应、日常生活与工作等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予以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运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MPS)的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优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疗效优于治疗1周后,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较普通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好,具有止痛效果较好、疗效较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