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42篇
  免费   13424篇
  国内免费   9343篇
耳鼻咽喉   1288篇
儿科学   2647篇
妇产科学   1515篇
基础医学   13536篇
口腔科学   3266篇
临床医学   28397篇
内科学   23686篇
皮肤病学   1805篇
神经病学   5701篇
特种医学   63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6篇
外科学   11541篇
综合类   64714篇
预防医学   15506篇
眼科学   2236篇
药学   27706篇
  213篇
中国医学   13888篇
肿瘤学   9639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4845篇
  2022年   4785篇
  2021年   5022篇
  2020年   6976篇
  2019年   6961篇
  2018年   3020篇
  2017年   5844篇
  2016年   6004篇
  2015年   6889篇
  2014年   11057篇
  2013年   10790篇
  2012年   13884篇
  2011年   14759篇
  2010年   13323篇
  2009年   13192篇
  2008年   14935篇
  2007年   13215篇
  2006年   12212篇
  2005年   12850篇
  2004年   9370篇
  2003年   8198篇
  2002年   6418篇
  2001年   5688篇
  2000年   4439篇
  1999年   3562篇
  1998年   2886篇
  1997年   2534篇
  1996年   2308篇
  1995年   1755篇
  1994年   1375篇
  1993年   1034篇
  1992年   935篇
  1991年   830篇
  1990年   667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且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和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计算术前外周血NLR值,比较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腮腺良性肿瘤组之间NLR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腮腺恶性肿瘤和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术前外周血NL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NLR值分别为2.82±1.40、1.7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9,P <0.01),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为2.441,敏感性为56.1%,特异性为90.9%。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腮腺肿物良恶性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肿瘤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CA125、多参数MRI(MRI增强信号强度比值及ADC值)成像技术对卵巢肿瘤良恶性进行定性诊断,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肿瘤61例(良性33例,恶性28例)的术前血清CA125、多参数MRI资料,进行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评估。结果CA125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75%,特异度72.73%,约登指数47.73%,阳性预测值72.41%,阴性预测值78.13%,准确性75.41%。MRI增强信号强度比值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75%,特异度90.91%,约登指数65.91%,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80%,准确性73.4%。通过ADC值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2.86%,特异度75.76%,约登指数68.61%,阳性预测值76.47%,阴性预测值92.59%,准确性83.61%。三者联合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100%,特异度75.76%,约登指数75.76%,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85.25%。结论通过联合CA125、多参数MRI成像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性质诊断具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诊断效能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3例怀疑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患者进行肌肉病理检查、M蛋白筛查明确诊断,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并探讨对此疾病的诊疗方案。 方法 报道3例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症状,完善肌肉活检诊断为杆状体肌病,合并M蛋白,给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结论 散发的晚发型成人杆状体肌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进展的肌病,常合并M蛋白,针对清除M蛋白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miR 30a及相关炎症指标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GEO数据库检索筛选基因芯片并分析miR-30a表达情况,采用miRecords网站数据库的预测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和休克组,每组32例。根据28 d 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44)与死亡组(n=20)。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IL 6水平,并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T-PCR检测外周血miR-30a表达,并分析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miR 30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GEO数据库检索发现miR-30a在脓毒症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miR-30a、WBC、CRP、PCT、IL 6及SOFA评分均升高(P<0.05或<0.01);与脓毒症非休克组相比,休克组WBC及SOFA评分升高(P<0.05);与脓毒症存活组相比,死亡组SOFA评分升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30a相对表达量与脓毒症SOFA评分呈正相关(r=0.751,P<0.01),与IL-6、CRP、PC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7、0.736、0.496, P均<0.01);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miR-30a曲线下面积为0.831(P<0.01),敏感度89.1%,特异性80.0%;CRP曲线下面积为0.841(P<0.01),敏感度79.7%,特异性90.0%;miR-30a+CRP曲线下面积为0.902(P<0.01),敏感度89.1%,特异性90.0%。结论: miR 30a及相关炎症指标在脓毒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成为诊断脓毒症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小RNA-139-5p(miR-139-5p)、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表达与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5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七科和肿瘤内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15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根据放射治疗敏感性评定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进展亚组(n=28)、稳定亚组(n=42)、缓解亚组(n=8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miR-139-5p、CTNNB1蛋白表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CTNNB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射敏感性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结果研究组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P=15.204/0.000),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P=59.206/0.000);miR-139-5p低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Ⅳ期患者比例高于miR-139-5p高表达患者(χ2/P=16.006/0.000、24.669/0.000、22.213/0.000);CTNNB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Ⅳ期患者比例低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χ2/P=21.922/0.000、22.959/0.000、30.108/0.00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139-5p表达水平与CTNNB1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P=-0.503/0.000);缓解亚组、稳定亚组、进展亚组miR-139-5p低表达率及CTNNB1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χ2/P=25.762/0.000、18.721/0.000);CTNNB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72(1.546~5.335)、2.732(1.459~5.115)],miR-139-5p高表达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保护因素[OR(95%CI)=0.845(0.750~0.95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139-5p表达下调、CTNNB1蛋白阳性表达上调,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 protein 4,BRD4)、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P1)与原钙黏附蛋白17( proto-cadherin 17,PCDH17)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50例,癌前病变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组织标本中BRD4、SSBP1及PCDH17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表达情况,分别采集3组血液标本,检测3组相关血清指标,应用ROC曲线分析BRD4、SSBP1及PCDH17诊断胃癌的价值。 结果 胃癌组织中BRD4和SSBP1呈高表达,而PCDH17呈低表达。3组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癌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组患者血清CA199、PGⅠ、G-17水平及HP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而PGⅡ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BRD4、SSBP1、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4+SSBP1+PCDH17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联合检测BRD4、SSBP1与PCDH17有利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构建转录因子EB(TFEB)丝氨酸114位点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 方法 根据SOE PCR技术原理设计突变引物,以pGEX-6p-1-TFEB质粒为模板,分别采用外侧引物F和R及突变引物Fn和Rn进行第1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产物1和产物2。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对产物1和产物2进行重叠拼接,以拼接后DNA片段为模板,采用外侧引物F和R进行第3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目的DNA;将其克隆至pGEX-6p-1载体,采用BamH Ⅰ和Sal Ⅰ进行酶切鉴定,DNA测序验证突变结果。于大肠杆菌(E.coli)中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TFEB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 4B琼脂糖凝珠分离纯化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产物蛋白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第1步PCR扩增获得均含有突变位点的2条DNA片段,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和第3步PCR扩增后获得大量含有突变位点的完整DNA片段。双酶切鉴定,连接的DNA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DNA测序显示TFEB的114位丝氨酸(TCT)成功突变为丙氨酸(GCT)。在0.5?mmol·L-1 IPTG、16?℃诱导过夜条件下获得TFEB及其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纯化后蛋白浓度较高,分子大小正确。 结论 利用SOE PCR技术成功实现了TFEB丝氨酸114位点的定点突变,并且TFEB及其突变体基因在E.coli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就治疗方式不同将106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多奈哌齐(5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NGF(30 g/次,1次/d,肌注)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运动能力[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68%vs.73.5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oCA、STEF、BBS评分均更高,NMSQ评分更低,TUGT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联合多奈哌齐治疗PD疗效较显著,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非运动症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性能,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癌的体内外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以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及其在不同生理介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PBS的混悬液)中的稳定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精确称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质量,并采用HPLC法测量番荔素中番荔辛,计算载药量;用酶标仪在540 nm处测量不同浓度(2、1.5、1、0.5、0.25、0.125 mg/mL)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与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采用透析袋法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划痕实验与MTT实验对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外药效学考察。构建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小鼠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剂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 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粒径为(160.6±1.0)nm,PDI为0.082±0.023,Zeta电位为(-28.10±1.14)mV,透射电镜下呈球状。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在5%的葡萄糖、血浆中稳定,无溶血现象;在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体外研究结果显示,与番荔素原料药相比,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iv给药14 d后,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0.4 mg/mL组对黑色素瘤肺部转移抑制率可达到91.6%,S-100蛋白的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论 香菇多糖可作为稳定剂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初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