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66篇
  免费   6166篇
  国内免费   3903篇
耳鼻咽喉   675篇
儿科学   1048篇
妇产科学   675篇
基础医学   2617篇
口腔科学   1397篇
临床医学   9706篇
内科学   8275篇
皮肤病学   511篇
神经病学   1470篇
特种医学   2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9篇
外科学   4556篇
综合类   23932篇
预防医学   8884篇
眼科学   489篇
药学   13483篇
  101篇
中国医学   15375篇
肿瘤学   1460篇
  2024年   470篇
  2023年   2263篇
  2022年   2260篇
  2021年   2395篇
  2020年   2209篇
  2019年   2121篇
  2018年   1162篇
  2017年   1796篇
  2016年   1862篇
  2015年   2509篇
  2014年   4069篇
  2013年   3782篇
  2012年   5820篇
  2011年   6206篇
  2010年   6259篇
  2009年   5431篇
  2008年   7714篇
  2007年   5899篇
  2006年   4877篇
  2005年   6641篇
  2004年   3979篇
  2003年   2775篇
  2002年   2066篇
  2001年   1947篇
  2000年   1463篇
  1999年   1183篇
  1998年   1045篇
  1997年   1122篇
  1996年   1047篇
  1995年   1019篇
  1994年   851篇
  1993年   720篇
  1992年   632篇
  1991年   506篇
  1990年   378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索芫根调控肠道免疫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PF级BAL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SC1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芫根提取液150 μL,SC2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绞碎芫根原浆悬液150 μL,NC组小鼠每只每次灌胃生理盐水150 μL,连续7 d每日灌胃一次。分别取每组小鼠小肠组织样品提取RNA,总RNA的质检合格后,进行转录组测序。按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对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揭示差异表达高度富集的免疫相关通路。从免疫角度分析芫根灌胃小鼠小肠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27733条 mRNA的表达,SC1组与NC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635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236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99个;SC2组与NC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872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223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639个(P<0.05)。按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白介素分泌、干扰素反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维生素和脂肪消化吸收等途径的富集度在两个芫根组中均居于前20位(P<0.01),肠黏膜趋化因子CCL20和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274等免疫蛋白编码基因差异表达显著且同属于上述多个免疫通路。结论 芫根灌胃小鼠小肠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白介素分泌、干扰素反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途径高度富集,提示芫根对肠道免疫系统及肠黏膜功能的调节,其中CD274的表达上调和CCL20的表达下调提示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和T细胞活化可能是芫根调控免疫和维护肠道正常结构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部分NEC存活患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尚未发现NEC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快速发展,其对生物体内参与生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进行动态的定性定量分析,从系统的角度解释疾病发生和发展,在NEC早期诊断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NEC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NEC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激素是调控植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内源激素结构多样、含量极低,检测难度高,缺乏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构建了对黄花蒿中茉莉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多类植物内源性激素高效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7 μm, 3.0×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甲酸水-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验证方法可行性,并对黄花蒿不同器官中植物激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本方法中检测的16种植物激素均呈良好线性,加样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植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利用此方法测定青蒿不同器官的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脱落酸、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均在叶中含量较高,赤霉素和生长素在根部含量高,细胞分裂素在叶和茎中含量高。结论 青蒿不同器官的激素测定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脱落酸、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在调控青蒿素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相关报道,同时表明该方法检测性良好。本文构建的植物内源性激素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发育、抵御外界胁迫的相关机制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等方面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法(CBT)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应用广泛并不断改良。教师在临床案例引导下,对医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医学知识,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内分泌代谢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内分泌代谢领域诊疗知识的更新,医学继续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以“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为主,常常效果不佳。教师采取CBT,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临床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内分泌代谢病学诊疗动态及其原理和内在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应用基础知识和既往临床经验,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内分泌代谢病学继续教育课程中应用CBT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再次入编为“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至此,《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从1992年第1版开始,连续9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仍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选和评审。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国家级、省部级)、Web下载量、Web下载率16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48种,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142亿余篇次,涉及期刊13764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在女性更年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女性更年期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体参数指标、代谢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 PeakVO2)、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HRR)、运动后收缩压恢复(Recovery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R)、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TG、TC、LDL、血清hs-CRP、TNF-α、IL-6及SBP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HDL、PeakVO2、HRR、Me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减药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治疗女性更年期MS患者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人体参数和代谢指标,降低炎性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减轻药物依赖,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感染对宿主脑组织铁代谢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只C57BL/6(体质量15~17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4 000个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TgCtwh3虫株速殖子,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饲养6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小鼠脑组织铁元素水平;采用RNA芯片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差异基因数目并对功能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弓形虫表面抗原1(Toxoplasma gondii surface antigen 1,TgSAG1)基因及部分锌铁调控蛋白(Zrt⁃ and Irt⁃like protein, ZIP)家族mRNA表达水平;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脑组织海马齿轮回(dentate gyrus, DG)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结果 光镜下可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DG区细胞坏死,电镜下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出现胞质空泡化、核皱缩坏死、线粒体嵴断裂消融、自噬小体增加等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水平上调[(32.92 ± 0.90) µg/g vs.(37.72 ± 1.10) µg/g;t = 3.397, P < 0.01];RNA芯片检测感染组小鼠脑组织发现721个基因上调、276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在金属离子结合能力上有明显富集。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金属元素转运体ZI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t = 8.659,P < 0.05)、GPx4表达下降[(1.046 ± 0.025) vs. (0.720 ± 0.101);t = 3.129,P < 0.01])、MDA水平升高[(4.37 ± 0.33) nmol/mgprot vs.(5.93 ± 0.54) nmol/mgprot;t = 2.451,P < 0.05)]、VEGF蛋白平均OD值上调[(0.348 3 ± 0.017 8) vs. (0.490 6 ± 0.010 5);t = 6.641,P < 0.01]。结论 Chinese 1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蓄积、抗氧化能力下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提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宿主脑组织铁代谢而导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 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 以外,限时进食还能调节昼夜节律并影响自噬水平,具有潜在的抗衰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它预防肿瘤发生以及减缓肿 瘤发展的潜力。 同时,由于实施方案便利、不良反应轻微,限时进食有着不错的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肿瘤患 者长期实施的辅助治疗方案乃至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从改善肥胖和代谢紊乱、调节昼夜节律和自噬水平以及目前与肿瘤相 关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作用,旨在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探讨限 时进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手段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预防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以期可以完善对肿 瘤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