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脂多糖、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以及支链氨基酸等相关因子,进而调控炎症反应、肠道通透性、葡萄糖代谢以及调节脂肪酸氧化、合成和能量消耗,达到治疗DNP的目的。该文就肠道菌群治疗DNP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并对相关中西医干预措施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DN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病因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受肠道菌群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调节,菌群失调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菌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概述了FMT在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旨在评估FMT靶向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FMT作为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饮食、运动、传统降糖药和减肥手术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变的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引起医学领域广泛的关注,肠道菌群也被证实与T2DM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作用T2DM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组成,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降低肠道内毒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对其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这为探索GDM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重复共有序列(ERIC)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两种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方法 收集8例健康人和7例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样本,提取粪便菌群总DNA,采用ERIC-PCR和DGGE-PCR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比较其多样性、相似性等生态学特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图谱条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组内相似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发生变化; 两种指纹图谱技术均能直观反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ERIC方法简便,反映菌群多样性良好,但是实验影响因素较多,不可切胶测序; DGGE能较好反映菌群多样性、相似性等生态学特征,而且可选择条带切胶测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一定相关性; ERIC和DGGE是研究肠道菌群分辨效率高、重复性好的指纹图谱技术,DGGE并可进行切胶测序比对鉴定细菌,二者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存在关联~[1],同时有诸多研究报道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低级的炎性反应~[2],而胃肠道菌群兼具基因及环境双重因素。假设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肥胖表型、代谢及炎性状况具有预测性意义,肠道菌群的分布、基因及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研究人体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性标志物。1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人肠道中至少存在1 014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基因有数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0-377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D-乳酸的含量和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以及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GLU、TC、TG和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肠道菌群可影响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是糖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因子、炎性反应、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影响炎性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DN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肠道菌群失调与DN的关系,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对DN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几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发病率显著升高,对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及其治疗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改善和治疗T2DM的新方向。该文就近年来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2型糖尿病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整人体脂类物质的代谢、葡萄糖的吸收水平、胆汁酸受体的表达以及体内炎性反应的程度来影响人体糖类、脂类物质的代谢,进而诱发或控制糖尿病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若通过某些治疗手段,比如移植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各类减肥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益生元与益生菌等,调整了肠道菌群的结构,不但能够预防,甚至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由此证明,肠道菌群作为影响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新靶点,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精神、行为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肠道菌群作为共生于胃肠道生态系统的大量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微生物-肠-脑轴这一双向交流信息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讨论目前的研究结果以阐述肠道菌群在AD病情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了解A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出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能量代谢,有望成为代谢性疾病诊断、预测、治疗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目前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稳态及主要代谢性疾病的可能机制与研究证据,并讨论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以及针对肠道菌群治疗代谢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肠道菌群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将会导致许多疾病。目前为止,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衰弱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以及衰弱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自"卫生假说"提出并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哮喘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相关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主要包括:肠道菌群通过影响机体免疫耐受、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组织特异性归巢,通过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应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哮喘等。本文就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相关机制及应用益生菌预防和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1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其肠道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疣微球菌门组成,而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占优势,某些病毒及真核生物也同时存在于肠道内[3]。肠道菌群和肥胖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亦是如此,有学者发现,改变肠道菌群构成,可以控制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改变对多种胃肠道和非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已成为时下研究热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现象,通过调整和恢复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正逐步开展。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旨在通过健康人粪便移植物重建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生物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及菌群代谢产生的芳香烃受体激动剂、短链脂肪酸和脂多糖等对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的潜在影响,调节肠道菌群或补充菌群代谢产物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是现今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此针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心力衰竭的新的治疗策略。现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作为维持器官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剂,由肠道-重要器官轴发挥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然而,由于儿童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成年人不同,并且其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因此关于儿童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该文从“肺-肠轴”角度介绍了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了儿童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和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期望能为临床从肠道菌群入手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