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赵康涛  原世麟 《医学争鸣》2003,24(8):681-683
目的:通过对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肺泡Ⅱ型细胞内磷脂和形态学变化的观察,探讨双光气对肺Ⅱ型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将纯种日本大耳白兔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染毒即刻组(n=5)、染毒2h组(n=5)染毒4h组(n=5)、染毒8h组(n=5)、染毒12h组(n=5);采用浓度一时间法动态式染毒,染毒后按不同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处死,取肺并用肺灌洗液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然后取肺组织作冰冻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并测定细胞内磷脂含量.结果:肺Ⅱ型细胞内磷脂含量在染毒即刻开始时较正常组含量下降(P<0.01);在染毒2h时降到最低,之后上升(P<0.05),而在4h后又下降(P<0.05).染毒终止后,损伤逐渐加重,染毒后2h磷脂因消耗而降低.染毒后4h,由于代偿功能启动,磷脂短暂升高,出现致伤性代偿期.从染毒2h后开始,细胞损伤加重,磷脂合成进入失代偿期,合成逐渐减少.到染毒后8h,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处于致伤性和致死性细胞改变的临界点,细胞出现致死性改变,磷脂合成、分泌停止,细胞出现死亡.结论:兔在双光气染毒12h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的改变有差异,随细胞损伤程度发生改变,出现明显中毒分期:即致伤性改变期、致伤性代偿期、致伤性失代偿期、致死性改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时血液学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抗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组、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 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ig,分次对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 wk,累计剂量为47 Gy,最后一次照射后7 d,活杀大鼠,取全血和血清测定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蛋白. 结果照射组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47 μmol*g-1 vs 292, 305和196 μmol*g-1, P<0.05),复合抗氧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照射组的抗氧化酶类如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5 μkat*g-1 vs 4.05, 4.82和4.70 μkat*g-1, P<0.05),CAT的活性在照射组显著低于肿瘤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2 K*g-1 vs 677和672 K*g-1, P<0.05). 结论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的全身氧化损伤,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碳酸缓冲液对光气损伤大鼠AT-Ⅱ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碳酸缓冲液干预对光气染毒后大鼠AT-Ⅱ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抽提正常组、损伤组及干预组AT-Ⅱ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方法,进行荧光标记后,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测定,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基因库对比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经碳酸缓冲液干预后,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由单纯损伤组的161条降低到了115条,且大部分与肺损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均得到了抑制,并出现了新的差异基因.结论碳酸缓冲液在干预光气中毒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探讨光气中毒和临床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 (AUVIB)对梭曼染毒家兔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阴性对照组 ,中毒组 ,常规治疗组及AUVIB治疗组 ,观察染毒家兔血常规及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 :AUVIB治疗组ChE活性明显高于中毒组及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AUVIB疗法显著提高全血ChE活性 ,可应用于梭曼急性中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探索虾苗酱是否存在致突变性.方法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选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TA1535及大肠杆菌,试验设置5 000、1 580、500、158、50μg/皿剂量组进行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诱导HepG2细胞的DNA损伤和凋亡效应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敏感性.方法:利用胸腺嘧啶核苷(TdR)阻断肝癌HepG2细胞于G1期末后,去除胸苷,培养不同时间,分别得到同步化的G1期、S期和G2/M期细胞,150 μmol/L的H2O2处理12 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细胞的DNA损伤;将各期细胞用200 μmol/L的H2O2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同时实验设立未同步化和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分别获得 88.6%的G1期细胞、78.1%的S期细胞、66.8%的G2/M期细胞.② SCGE结果显示,同步化于S期和G2/M期细胞的DNA尾长明显增长,尾部DNA百分比含量和尾矩明显增加,其中S期细胞效应最为显著.③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同步化各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同步化组,以S期最为显著.结论:H2O2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效应敏感性不同,主要诱导S期细胞的DNA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荷瘤大鼠受60Co局部照射后骨髓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方法:制备荷瘤大鼠动物模型,60Co局部照射后分别提取荷瘤组和照射组大鼠骨髓蛋白质,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2组荷瘤大鼠骨髓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荷瘤大鼠经60Co局部照射骨髓有24个蛋白点表达发生变化,其中出现2个新蛋白点,4个蛋白点表达量下降,1个蛋白点表达量升高,17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结论:60Co局部照射可诱导荷瘤大鼠骨髓蛋白质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2-2018年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北京市进一步规范及修改结核药物的使用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2-2018年北京市46家医院J04A类抗结核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22.0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8年抗结核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而销售量在2016年到达高峰后缓慢下降;2012年和2018年相比抗结核的药物种类构成变动不大,各类药物销售金额构成变化较大;抗结核药物以一线、口服为主,二线、注射为辅,且二线用药的销售金额、DDDs和注射用药的销售金额有上升的趋势(P均<0.05);抗生素销售单价以注射类经济负担最重,且2018年较2012年,大部分种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增长。结论抗结核药物的DDDs在2012-2018年间保持平稳,但大部分种类抗结核药物的DDC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经济负担增大,且抗结核药物使用存在用药集中的现象,带来的耐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食品中的致癌物。方法双荧光素酶试验中,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食品中常见的致突变性/致癌性物质的p5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以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对照。结果文献报道有致突变性/致癌性的8个样品中有7个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为阳性,而且阳性剂量低于大多数传统毒理试验,阳性样品的荧光素酶活性有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缺乏致突变性/致癌性文献的隐色结晶紫的荧光素酶活性仅略有增加。结论 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通量食品致癌物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抗鼠生育剂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以了解该样品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利用大鼠和新西兰白兔分别对该样品进行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和眼刺激试验.结果 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试验期间未见动物死亡.急性皮刺试验和眼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结果.结论 该样品大鼠急性经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