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6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48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0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41篇
内科学   847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3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164篇
综合类   3271篇
预防医学   69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139篇
  12篇
中国医学   315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817篇
  2012年   945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921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风险评分结果与患者代谢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10例,根据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法评分结果将其分为低风险组(A组,n=225)、中风险组(B组,n=174)和高风险组(C组,n=11).比较3组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U)、尿肌酐(UCr)及MAU/UCr]、双下肢ABI及血糖、胰岛功能指标[糖耐量试验(OGTT)0、60、120 min血糖、胰岛素(Insul)及C肽、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ul)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CP)],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指标与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法评分的关系.结果 C组的LDL-C明显高于A、B组,B组则明显高于A组,C组的双下肢ABI明显低于A、B组,B组则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其他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及血糖胰岛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LDL-C与糖尿病足风险评分呈正相关,双下肢ABI与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法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足风险评分与患者的LDL-C及双下肢ABI密切相关,应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踝臂指数(ABI)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围术期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便利抽样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80例下肢ASO患者,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40例,依据ABI量化分析结果构建并落实预见性分层次护理方案。结果 两组组内术后不同时点A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ABI(第12周)、无痛行走距离(第12周)、最大行走距离(第4周、第12周)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ASO围术期规范采集ABI能够客观、有效反映术后患肢循环改善程度。基于ABI量化分析构建适合个体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有利于预防术后患肢高灌注损伤,改善远期患肢步行距离,提高整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5.
张泽峰 《养生月刊》2020,(3):216-217
老谢这老两口已经相伴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不但感情越来越深,而且身体也越来越棒。每当有人问起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他们都会笑着回答,"是每天坚持捶背"。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皆系于背部,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膀胱、三焦的俞穴都集中在背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与常规针刺、常规针刺联合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足运感区结合膀胱体表相应投影区域电针围刺;对照1组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有关"尿失禁"的治疗选穴;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足运感区针刺,每日上午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每日下午行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治疗,每次30 min,每周连续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前改善(均P0.05),治疗组对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2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0/28),优于对照1组76.7%(30/23)和对照2组83.3%(30/25,P0.05)。[结论]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徐礼才 《中医康复》2020,(9):20-21,24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及运动中极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国内外医生和学者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与康复均有较多报道,但大部分文献均从踝关节扭伤某一个阶段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方法的单独研究,较少文献将踝关节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与训练进行汇总与报道。本文主要通过检索近10年内关于踝关节扭伤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与训练的方法及疗效,将踝关节扭伤后有效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为临床医生在为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提供较为系统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膏摩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膏摩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试验组给予中药膏摩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包块厚度。结果:试验组治愈率58.54%,好转率97.56%,对照组治愈率48.78%,好转率90.24%。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膏摩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7.0 cm×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TPD 6~9 mm.结论 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