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姑息性手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SLE并发ANFH患者6例11髋(另外1髋行了全髋置换术),选取同期6例ANFH分期大致相近的激素性(非SLE)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1髋总有效为9髋,其中优良为6髋;另外2髋疼痛有所减轻,但X线显示坏死区扩大,所植骨逐渐被吸收。对照组12髋总有效12髋,其中优良为8髋。结论从近期疗效来看,姑息性手术治疗SLE并发ANFH疗效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2.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发展过程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6周时模型成功,作HE染色观察骨髓、骨小梁、软骨的变化及透射电镜观察骨、软骨组织的变化。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最早变化出现在骨髓,然后为骨小梁、软骨;电镜示骨细胞、软骨细胞内有大量的脂肪滴堆积。结论:脂肪代谢的失调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其变化涉及骨髓、骨小梁及软骨。  相似文献   
3.
中药引经理论与靶向给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瑞芝  刘少军 《中医杂志》2005,46(9):643-645
目的:通过探讨中药引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给药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中医引经理论的现代应用提供展望和设想,以期更好的发扬中医理论精华.方法:调研中医引经理论、中药归经思想以及中药药代动力学及生理、生物药剂等研究结果,归纳比较,提出论点及验证方法.结果:中药引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给药思想具有相通之处,目前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研究成果可为揭示其内在联系提供方法.结论:引经理论有可能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克服目前靶向制剂存在的缺点.引经理论与靶向给药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扬光大,同时可推动引经药作用机理以及物质作用基础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急性磷酸盐肾病(acute phosphate nephropathy,APN)是口服磷酸钠盐(oral sodium phosphate,OSP)行肠道准备之后的肾脏并发症,小管和间质中有磷酸钙盐沉积是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OSP后发生APN的病例,从临床和病理分析诊断的要点,为肠道准备药物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陷阱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3例,其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1±4)岁,26例病人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痛(。100%),恶心、呕吐21例(80.8%),腹泻18例(69.2%),血便15例(57.7%),肠梗阻21例(80.8%),腹腔血性渗出液22例(84.6%),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病人中,入院时误诊22例,误诊率84.6%,CT确诊12例,剖腹探查手术确诊14例;行抗凝治疗治愈4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无特异性,存在诸多陷阱和误区,误诊率高,医生对本病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秦皮甲素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秦皮甲素(10、30、90μmol·L-1)对正常培养条件(含糖5.6 mmol·L-1)和高糖培养条件(含糖25 mmol·L-1)下的HBZY-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PI3K抑制剂Wortmannin(1μmol·L-1)干预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秦皮甲素对高糖培养条件下HBZY-1细胞FN蛋白表达及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与正常组比较,秦皮甲素给药组(10、30、90μmol·L-1)的HBZY-1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高糖培养条件下,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HBZY-1细胞FN蛋白表达和PI3K/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90μmol·L-1秦皮甲素给药组的HBZY-1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FN蛋白表达和PI3K/Akt磷酸化水平亦显著下调(P<0.05)。结论秦皮甲素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下调FN蛋白表达,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观察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对男性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诱导治疗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共3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男性患者入选接受霉酚酸酯联合激素诱导治疗,并随机选取同期60例女性狼疮患者作配对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即霉酚酸酯起始剂量为1.0或1.5g/d,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8mg·kg~(-1)·d~(-1),并逐步减量。整个观察期为24周。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0±14)和(29±10)岁,初治/复治分别为18/12和33/27例,中位病程分别为8.0和4.5个月,病理类型Ⅲ:Ⅳ:Ⅴ分别为5:22:3和9:45:6,病理急性活动指数分别为6.8±3.5和7.1±3.2,慢性活动指数分别为1.3±1.1和1.7±1.2;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性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4h尿蛋白分别为25.5±7.6和(6.5±4.2)g/24h,均显著高于女性组的21.1±6.3和(3.5±2.7)g/24h(P值分别<0.05、0.01)。治疗24周后,男性组和女性组的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1),分别为(1.2±1.7)和(0.9±1.2)g/24h。男性组总缓解率为80.0%,女性组为8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相比,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对男性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在诱导缓解阶段同样能达到较高的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生脉成骨胶囊对骨髓微循环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对骨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钴^60γ射线大剂量照射小鼠造成骨髓微循环损伤为实验模型,将108只小白鼠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和生脉成骨胶囊治疗组,通过对骨髓微循环通透性,尺骨活体,股骨头墨汁灌注透明切片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脉成骨胶囊可明显的降低骨髓微血管的通透性,抑制骨髓血窦扩张和微小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态和毛细管的充盈,减轻骨髓微循环的损害,促进血窦的修复。结论:生脉成骨胶囊保护和治疗骨髓微循环损害的作用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5年间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系统评价的方法,设计文献评价表,从随机化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组间基线可比性、盲法及类型、随访记录、统计学处理、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有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无1篇文献说明了样本含量的估算、随机分配方案的隐匿和意图治疗分析;描述随机分组方法的占21.4%,有明确诊断标准者占66.7%,进行组间基线比较的占64.3%;仅16.7%的文献采用盲法研究,59.5%的文献叙述了具体统计学方法,92.9%的文献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其中51.3%属于自拟标准。结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对科研方法学的重视,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规范化的科研设计方案,以使研究结论更加真实客观和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霉酚酸酯对肾大部切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在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中对残肾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5/6肾大部切除模型,分别给予霉酚酸酯(MMF,15 mg·kg-1·d-1),福辛普利(25mg·kg-1·d-1)及两药合用。8周后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BUN、Scr以及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观察了胶原Ⅳ、纤连蛋白(F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用RT-PCR的方法测定了肾皮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组织性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两药均能减少尿蛋白,降低BUN和Scr,合用组减少最为明显。病理上,肾大部切除组可见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用药后病变减轻。其中应用MMF者可见PCNA和MCP-1明显减少。结论 在5/6肾大部切除模型中,MMF能通过抑制肾脏中的异常增殖、减少MCP-1的表达,下调TGF-β1和TIMP-1,减少细胞外基质,减少尿蛋白,从而明显减轻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