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晴  陆建成  高雁  尤海燕 《临床荟萃》2006,21(9):650-651
细菌L型是细菌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细菌细胞壁缺陷,虽然其毒力不强,但它能回复成细菌型,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中段尿培养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对所有中段尿同时进行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现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 657例中段尿标本的普通型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人骨髓间质干细胞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ity,member4)基因,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方法:提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总RNA,经RT-PCR扩增出ING4cDNA,克隆至PMD19-T载体,选择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用双酶切、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结果:RT-PCR产物为750 bp的条带,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正确.结论:成功从hMSCs克隆了ING4基因并成功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为进一步研究ING4基因的作用与抗肿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评价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2家医院2013年全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计数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标准。结果收集12家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分离细菌60 5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 251株(占33.5%),革兰阴性菌40 254株(占66.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5%和83.4%;肠球菌属中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占5.4%、粪肠球菌占1%;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9.4%,非发酵菌占39.0%。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3.2%~56.8%之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1%~8.4%之间。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1.3%,鲍曼不动杆菌占37.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0.9%和27.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4.0%和66.4%。结论与2012年比较,2013年江苏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很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略有降低;但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均高于2012年。  相似文献   
4.
5.
DC的分化和Th1、Th2细胞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 1973年发现的。它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 ,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细胞 ,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APC ,因此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 ,DC亚群在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分化及其对Th1、Th2细胞的诱导作一综述。1 DC的来源及特征DC…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和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KB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选取3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VEB。结果:3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0.5%~100%,PCR检测出TEM为44.1%,SHV为11.8%,VEB为5.9%,PER为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TEM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微生物鉴定系统GNI^+卡对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痰标本有78株,占95.1%,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脑外科等病区。该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3.2%、69.5%、62.2%、57.3%。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规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微生物室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用KB法对KP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选取该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KP,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TEM、SHV、PER、VEB、CARB、VIM、IMP、GIM、SPM、DHA、GES、OXA、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Ⅰ、int-Ⅰ、CTX-M、acc(3′)-Ⅱ、KPC。结果耐药基因TEM、DHA、aac(6′)-Ⅰ、ant(3″)-Ⅰ、qacE△1-sulⅠ为阳性,其他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非KPC所致,主要是TEM、DHA型β-内酰胺酶合并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诱导鼠巨噬细胞Raw 264.7发生自噬的能力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7978)感染Raw 264.7细胞,于感染180 min时中止实验,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通过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同时通过q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3、atg4B、atg5、atg7、atg12、atg16L1、ULK1和GABARAPL1。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Raw 264.7细胞后,细胞LC3和Beclin-1表达量较未感染组升高显著(F(LC3)=457.2;F(Beclin-1)=43.27,P<0.01),自噬相关基因表达量atg3、atg4B、atg5、atg7、atg16L1、ULK1、GABARAPL1变化并不明显,而atg12表达量在180 min时升高显著(F=208.6,P<0.0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可以诱导鼠巨噬细胞Raw 264.7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TG12- ATG7- ATG5信号传导通路,但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ERIC-PCR技术)用于分析亚胺培南耐药和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为判断医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3-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痰液中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80株,其中包含5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菌株。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菌株ERIC序列,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不同耐药性菌株电泳条带以判断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6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有24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20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仅有3株。结论该院ICU来源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较少,提示该菌株可能发生了医院内感染。ERIC-PCR技术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适合于在各级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