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88篇
  免费   2546篇
  国内免费   1829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844篇
妇产科学   354篇
基础医学   2123篇
口腔科学   711篇
临床医学   7276篇
内科学   3879篇
皮肤病学   372篇
神经病学   1270篇
特种医学   19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3870篇
综合类   15256篇
预防医学   5704篇
眼科学   598篇
药学   5658篇
  43篇
中国医学   5921篇
肿瘤学   1353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707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788篇
  2020年   892篇
  2019年   1032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884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2578篇
  2013年   1926篇
  2012年   2359篇
  2011年   2511篇
  2010年   2437篇
  2009年   2474篇
  2008年   2320篇
  2007年   2605篇
  2006年   2511篇
  2005年   2453篇
  2004年   2357篇
  2003年   2001篇
  2002年   1699篇
  2001年   1666篇
  2000年   1756篇
  1999年   1915篇
  1998年   1688篇
  1997年   1701篇
  1996年   1661篇
  1995年   1364篇
  1994年   1297篇
  1993年   970篇
  1992年   910篇
  1991年   844篇
  1990年   802篇
  1989年   644篇
  1988年   339篇
  1987年   298篇
  1986年   251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193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72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106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27篇
  1965年   32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壳聚糖的纳米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有关壳聚糖纳米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hitosan;nanoparticles”,同时计算机检索超星数字图书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壳聚糖”。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选择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选择近期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9篇相关文献,其中3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26篇涉及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8篇涉及纳米化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资料综合:壳聚糖作为一类带正电的多糖,其性质不活泼,不与体液和体内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壳聚糖纳米化主要采用离子交联法、沉淀法、共价交联法、乳化溶剂扩散挥发法、自组装法等方法。纳米化后具有增加药物的吸收作用、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和降低药物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缓释作用及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生物学效应。结论: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纳米化后的壳聚糖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途,但其溶解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烧伤湿润疗法治疗颜面部烧伤的愈合情况。方法:以我科近三年颜面部烧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全程应用湿润疗法。结果: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创面无感染,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疤痕增生。结论:烧伤湿润疗法作为一种烧伤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PYM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3例52个瘤体,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显效33例(76.7%),有效9例(20.9%),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7.6%.结论 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妇产科门诊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护理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军  周秀安 《护理研究》2006,20(31):2849-2851
[目的]了解孕妇接受艾滋病(AIDS)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及对AIDS防治知晓率,开展有效健康教育服务。[方法]对我院产科门诊行首次产科检查建卡的2000位孕妇,由孕妇决定是否接受HIV检测,并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关怀干预服务,对干预前后AIDS防治知识及恐惧、焦虑心理进行调查。[结果]2000位产检孕妇中有1568人自愿接受HIV检测,达78.4%,从中检出HIV阳性10人,占0.64%,开展VCT前孕妇对AIDS防治知晓率较低,且恐惧发生率68.9%,焦虑57.5%,干预后孕妇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恐惧、焦虑分别下降到34.3%、29.5%。[结论]在产科门诊开展艾滋病VCT及护理干预是防止AIDS母婴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5.
肱骨近端骨折通常是由直接暴力引起,可因骨折部位不同而发生不同的骨折移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2001年2月-2005年5月共收治了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1例,其中肩关节置换2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9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颈动脉W2与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测量66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右颈总动脉W2、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比值(E/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E′,A′与E/A成正相关(r=0.604,p〈0.01=;E/E′与E′,A′呈负相关,(r=-0.252,p〈0.05);W2与E′,A′、E/A、E/E′、IVRT均不相关(p〉0.05)。结论E′/A′、E/A、E/E′、IVRT能较好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但对左室松弛功能的评价仍有局限性.应用无创的颈动脉W2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 对6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前子痫11例,产时子痫2例,先兆子痫49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产妇死亡.剖宫产率81%,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32.2%,重度窒息率17.7%。围生儿死亡率6.5%。结论 对于妊高征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手段,终止妊娠的方式首先剖宫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临床产前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GC)治疗早产后对胎盘绒毛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娩的早产胎盘38例,根据产前接受GC治疗与否及疗程分为未接受GC组(对照组)、单疗程GC组(1疗程组)、2疗程GC组(2疗程组)和3疗程GC组(3疗程组)。通过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胎盘绒毛11β-HSD2 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绒毛11β-HSD2蛋白。结果:免疫组化法可见各组胎盘绒毛部位有11β-HSD2蛋白表达;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胎盘11β-HSD2 mRNA表达低于GC使用组(P<0.05),各疗程GC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疗程GC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一致。结论:早产孕妇胎盘滋养细胞在GC刺激下具有上调11β-HSD2能力,此能力不因临床GC疗程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9.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在小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12月住院的10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排便成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儿痛苦,并能减少治疗费用,且护理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利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2年7月对比分析EPBD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等相关结局指标.结果 共有12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包括1865例患者,其中EPBD组925例,EST组940例.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总清除率降低(OR=0.64,95% CI:0.42 ~0.96,P=0.03)、胰腺炎发生率升高(OR=2.67,95% CI:1.61 ~4.43,P=0.00)、出血发生率降低(OR=0.12,95%CI:0.04 ~0.34,P=0.00)、总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3,95% CI:0.36~0.77,P=0.00)、急性胆囊炎发生率降低(OR =0.39,95% CI:0.18 ~0.84,P=0.02)、超过1年随访时间的结石复发率降低(OR =0.48,95%CI:0.26~0.90,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结石一次清除率、总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性胆管炎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与EST相比术后出血发生率降低,更适合有凝血机制障碍的胆总管结石患者.EPBD随访1年以上的远期结石复发率低,但是术后总结石清除率较低,胰腺炎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