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638篇
预防医学   35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80篇
  3篇
中国医学   308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评价升膝汤联合α-受体阻滞剂/巴氯芬治疗尿潴留导尿管依赖状态的疗效.方法:115例尿潴留导尿管依赖状态患者,单纯应用升膝汤组65例,主药为中药煎剂,2次/d;升膝汤联合α-受体阻滞剂/巴氯芬治疗组50例,应用升膝汤治疗同时加用α-受体阻滞剂/巴氯芬,治疗2周后复诊,比较两组拔管成功率.结果:107例解除导尿管依赖状态,恢复自主排尿,9例失败,有效率为92.2%.单纯应用升膝汤治疗组拔管成功率为89.2%,低于升膝汤联合α-受体阻滞剂/巴氯芬治疗组(96.0%,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潴留导尿管依赖状态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2.
吡喹酮及阿苯达唑单用或联用抗囊尾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筛选吡喹酮及阿苯达唑两种药物治疗脑囊虫病的最佳方案。方法  1)吡喹酮单剂 ,按 2 0mg/kg·d× 6d(每日每公斤体重 2 0mg ,分 3次服用 ,共服 6天 )或 10mg/kg·d× 12d给药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 2 )阿苯达唑单剂 ,按 15mg/kg·d× 15d给药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阿苯达唑与吡喹酮联合用药 ,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 2 0mg/kg·d× 12d ,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 4)吡喹酮及阿苯达唑联合递增用药 ,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 0mg/kg·d×12d ,后续吡喹酮 30mg/kg·d× 12d ,间隔 2~ 3个月后 ,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 30mg/kg·d× 12d或 5 0mg/kg·d× 12d ,2~ 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 5 0mg/kg·d×12d。结果  1~ 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6 8.1% ,5 5 .0 % ,96 .1%和 98.1% ,按 χ2 检验 ,1、2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 4种疗法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中 3、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1、2种 (P <0 .0 0 5 )。结论  4种治疗方案均有抗囊尾蚴作用 ,但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剂疗法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汉族人口三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口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样本为450名中国汉族人口,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GSTP1+313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和45%,同时具有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的人个体频率为28.92%;而GSTP1+313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18.7%,并发现该人群中同时具有3种危险基因型(GSTM1缺失型、GSTT1缺失型和GSTP1+313A/A)的个体频率为18.04%。GSTs基因型分布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结论:中国汉族人口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994.
刘玉  陈定章  辛晓燕  陈必良  陈静 《医学争鸣》2001,22(16):1535-1535
0 引言 妊娠期子宫动脉、脐动脉的血流速度可间接反应胎盘、胎儿的血流血氧含量 .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 ,氧含量低 ,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最终对胎盘、胎儿血供产生影响 ,并可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 [1 ] .我们在海拔 2 80 0 m的青海省格尔木地区 ,采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测定了该地 2 1名孕妇子宫动脉与脐动脉的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超声多谱勒频谱 ,并与西安地区 (海拔 60 0 m)孕妇对比 ,初步了解了高原与平原地区孕妇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等指标的变化对妊娠的影响 .1 对象和…  相似文献   
995.
乙酰肝素酶与妇产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泛存在于妇产科领域里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如胚胎组织发育 ,孕期及分娩时母体子宫血管变化、肌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 ,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 ,甚至宫颈癌、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等 ,目前认为与体内一种被称为乙酰肝素酶的物质有关〔1〕。乙酰肝素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 ,又称硫酸乙酰肝素多聚糖 ,是一种蛋白聚糖类碳水化合物 ,为广泛存在于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和细胞表面的牛物大分子 ,是基底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2 ,3〕。它能与细胞表面及 ECM中的活性分子结合 ,粘附于细胞表面 ,是 ECM聚集和…  相似文献   
996.
提高运用护理程序实效性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本阐述了①强化护士素质培养,提高运用的基本保障;②调整护士工作程序,形成运用的制约机制;③简化护理表格,增加运用的时间和精力;④统筹安排人力资源,发挥运用的最大潜能;⑤建立质量评价系统,确保运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专方论治、针灸、离子导入等几个方面,对近6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治疗仪(安诺血管神经治疗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经SWM单纤维丝检查,密歇根神经病变评估法(MNSI)证实患者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或下肢溃疡的患者。在3周内接受了15次近红外线的治疗,观察他们是否有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溃疡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所有患者的感觉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14/31)45%的受试者恢复了完整的冷热感觉辨别能力。4例足部溃疡患者经红外线治疗后与传统清创湿敷患者作比较创面修复愈合速度有明显提高,所有受试者均无出现新的皮肤损伤。结论:近红外线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伤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卵巢癌uPA及HPA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素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igen activator,uPA)、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卵巢上皮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5例卵巢上皮肿瘤手术标本进行uPA和HPA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uPA、HPA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1.1%,其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62.5%,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1%、23.1%,uPA和HPA高表达与卵巢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uPA和HP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成正相关(r=0.724)。结论uPA和HPA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β-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HPA在人类正常组织局限于胎盘和免疫器官有表达,但在许多恶性肿瘤中有高水平的表达,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探讨乙酰肝素酶基因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后对细胞生长、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携带HPA基因的质粒(pCDNA3.0-HP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SKOV3细胞。RT—PCR法检测转染后HPA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SKOV3细胞生长曲线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同质黏附试验和细胞分离试验检测细胞间的黏附和分离能力;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P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转染组HPA mRNA水平上调,差异有显著性(t=-128.726,-96.959,P〈0.01);细胞周期中S期指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率明显升高(t=11.824,11.234,P〈0.01);同质黏附率降低(t=-14.455,-18.348,P〈0.01);细胞分离率增强(x^2=869.847^b,796.068^b,P〈0.01);穿透重组基底膜的细胞数目显著增高(t=11.964。12.263,P〈0.01);细胞浆中的HPA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转染HPA基因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增值,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