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1.
<正> 霍乱流行病学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扑灭疫情的有效对策之一。霍乱科研协作组通过三年(1983—1985年)的认真研究,初步提出几种可供监测地区进行查源的方法。方法与材料 1、按1983年以前我省霍乱流行病学监测查源提供的数据,1983—1985年后全省设立监测点数,采取“逢泻必检”改为“逢疑必检”。 2、几种方法费用(检验2.00元,采样费0.50元,交通费3.00元,防疫劳务费4.00元)。实施新的监测方法的经济效益。 1、调整各市县监测肠道门诊腹泻粪检对象的时间的效益。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电针抗抑郁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学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选取穴位“完骨”、“太冲”,对照组给予舍曲林(Sertraline)口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伴随症状的改善,HAMD评分、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均降到正常范围,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但是电针治疗组副反应小。结论:电针穴位完谷、太冲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的影响是状态依赖性的,即随着电针疗效的出现其血浆浓度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于术后第8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AngⅡ、ALD、ET、ANP显著升高,而NOS、NO、SOD显著降低。卡托普利组、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组比模型对照组心脏重量指数显著降低(P<0.01);AngⅡ、ALD、ET、ANP显著降低,而NOS、NO、SOD显著升高。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明显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发展,可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NO系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4.
近几年瘦素、胰岛素水平与肥胖症的密切关系已成为防治肥胖症研究的热点.瘦素是脂肪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具有降低食欲、调节能量平衡、抵抗肥胖和胰岛素增敏等作用,是机体最重要的体脂反馈信号[1];而胰岛素则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机体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激素,具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有观点认为它可以作为总体脂量的一个指标,成为肥胖的监测因子[2].肥胖机体常处于高瘦素和高胰岛素状态,也常被称为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状态,肥胖程度随着抵抗状态的改善而缓解[3].  相似文献   
95.
脾气虚证患者甲襞微循环状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58例脾气虚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况,发现脾气虚患者存在明显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等。服用健脾益气方药后,脾气虚证消失,上述变化得到纠正,说明甲襞微循环可以做为评价药物疗效、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如何改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眩光及暗适应下降.方法 门诊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高度近视172例(320眼)矫正视力≥0.8、屈光度在(-8.00D~-15.00D)者.分A、B两组,每组160眼.A组选择5.7~6.7mm单修边区切削模式.B组选择在相同切削量的基础上采用5.50~6.5mm与6.0~7.0mm相结合的多修边区模式切削.结果 A组:裸眼视力≥0.8者136眼,占85.00%;主诉有眩光者112眼,占70.00%;暗适应下降152眼,占95.00%;角膜厚度(390±30)μm,屈光度±0.75D~-2.50D,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B组:裸视≥0.8者156眼,占97.50%;主诉有眩光12眼,占7.50%;暗适应下降44眼,占27.50%;角膜厚度(410±30)μm,屈光度±0.50D~-1.0D,角膜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 改良式LASIK单中心、旁中央区梯度平缓、多光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减少了屈光回退,降低了眩光和暗适应差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单独及联合检测AFP、GPC3、AFU。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FU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PC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C3、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47.3%、23.6%、29.1%。血清指标AFP联合AFU或者AFP联合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8.2%和6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78.1%。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AFU阳性率分别为60.0%(23/39)、30.8%(12/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U、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对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患者,其中初发组30例,复发组26例。先用微波凝固快速去除可见的疣体,再立即进行ALA—PDT治疗。结果:经微波联合ALA—PDT治疗一个疗程(14天)后,观察随访3个月,48例痊愈,其余8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总复发率为14.3%。其中初发组2例复发,复发率为6.7%;复发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23.1%。结论:微波联合ALA—PDT是治疗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的一种快速、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213例(278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伴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下肢浅表曲张静脉穿刺微波凝固闭合,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病变交通支静脉;对部分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配合中西医结合方法局部换药治疗。结果:全组213例(278条肢体)术前检查有632支病变交通支静脉,术中微波闭合629支(3支交通支术中未能明确);术后1周至3个月内彩超(或静脉造影)证实624支交通支静脉闭合或不显影,另5例共5支交通支静脉未完全闭合。109条肢体(C6)小腿溃疡愈合时间为9-101[平均(31.25±8.28)]d,169条肢体(C4、C5)皮肤营养障碍情况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01例(94.4%)随访3~42个月,小腿溃疡复发6例(5.50%)。全组D-二聚体检查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病变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创伤小、易康复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患有小腿溃疡的病人.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