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耻骨联合分离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告一组有耻骨联合分离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内固定的作用。方法:1995年4月~2001年1月间收治的有耻骨联合分离的严重骨盆骨折14例。手术采用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后以重建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盆疼痛、步态、骨盆形态等。结果:14例患者术后耻骨联合均获解剖复位,骨盆形态恢复正常,经平均19个月的随访,3例耻骨联合后区有不适感及轻度疼痛,其余患者均能行中、重体力劳动,疗效满意。结论:内固定可准确恢复骨盆形态,维持联结付弓的生物力学特点,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MP)与东莨菪碱(SC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3组,伤后8h以内患者随机分入大剂量MP治疗组及SCP治疗组,受伤时间超过8h的患者分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伤后6周和6个月时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治疗组的感觉功能在伤后6周和6个月时均有明显好转,运动功能MP治疗组在伤后6周时即有明显好转,而SCP治疗组在伤后6个月时才有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MP与SCP均是治疗ASCI有效的药物,MP能够早期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对ASCI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总结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步态特征,辅助临床的诊断评估。方法连续住院治疗的43例伴有坐骨神经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佩戴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后自由下平地行走120 m,同时纳入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的4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步态数据,包括7个时空参数(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双腿支撑时间比、步态周期时间、步速、步频、步长)以及4个加速度参数(拔腿强度、摆腿强度、地面冲击、足落地控制),对比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患侧与健侧下肢之间的步态差异。结果患者单支撑时间、单双腿支撑时间比、步速、步频、步长及4个加速度参数明显小于正常人,而双支撑时间延长。相比于患者健侧下肢,患侧下肢支撑时间、步频及4个加速度参数显著性减小,步长增加。结论坐骨神经痛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影响步行能力。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可反映坐骨神经痛患者下肢的异常步态特征,为临床诊断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应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行前路腰椎椎间融合的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6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均来源于男性,X线榆查排除腰椎疾患和明显退行性改变,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证实所有标本骨密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截取L4~S2节段腰椎,用自凝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标本两端固定在夹具内.沿腰椎轴线加载500N的预负荷后,分别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检测以下三种状态的前屈、后伸及侧屈各方向活动的即刻稳定性:完整腰椎标本,L5S1椎间盘切除、PEEK椎间融合器植入,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 L5S1椎间单纯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前屈、后伸、左侧屈方向的活动范围较完整腰椎标本分别减少76.9%、66.6%与81.1%;辅以后路惟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前屈、后伸、左侧屈方向的活动范围较完整腰椎标本分别减少93.9%、90%与86.6%.完整腰椎标本的空白对照组L4,5椎间前屈、后伸与左侧屈活动度分别为4.16°±0.33°、4.02°±0.30°、3.48°±0.34.;L5S1单纯椎间融合器组则分别为5.82°±0.36°、5.38°±0.30°、4.96°±0.29°;L5S1椎间融合器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则分别为4.82°±0.26°、5.76°±0.31°、3.98°±0.29°.L5S1椎间单纯椎间融合器植入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崮定后,L4,5椎间相对活动度显著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单纯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即刻稳定性优于完整腰椎标本.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融合节段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5.
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因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减压充分,手术疗效同开放手术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MED手术视野局限.难以按照开放手术时显露的解剖标志定位.目前,一般可采用以下定位方式:(1)术中透视定位.但占用手术时间,操作繁琐~([1-3]);(2)棘突插针定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棘突与椎间隙化置有偏差~([4]).(3)腰椎定位器定位.本文报道采用腰椎定位器在腰椎间盘镜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张娟  范萍  苗军  姜鑫鑫  王津 《天津护理》2009,17(4):212-213
上颈椎损伤是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多为突发的意外事故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由于上颈椎解剖部位的复杂性,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近年来收治上颈椎损伤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BACKGROUND: The cervical spine of the human body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carrying the head and connecting the spine. Its volume is small, but its flexibility was great. Activity frequency was highest. Simultaneously, cervical spine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bony structure of geometric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ody, bears the physiological load of the head, has functions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lateral bending and rotation. Therefore, the cervical spin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structures with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spine. Analysis of upper cervical spine biomechanics,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its normal function and mechanical mechanism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treatment of upper cervical spine disorders.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8月~2018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的相邻节段病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患者3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双钉组):12例,男女比例(4∶8),年龄66.2±4.2岁(59~74岁),首次术后2~7年,均为头侧椎节病变。使用双椎弓根螺钉(dual screws,DS)固定技术,于原手术侧椎弓根再次各置入一枚翻修螺钉,ASD另一端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减压后短节段融合固定。B组(对照组):24例,男女比例(9∶15),年龄64.0±7.7岁(46~72岁),平均首次术后2~10年,19例为头侧椎节退变,5例为尾侧椎节病变。手术取下双侧固定棒,采用Magerl方法置入ASD远端椎弓根螺钉、减压责任节段后延长棒固定。记录每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腰椎ODI评分、腰痛VAS、腿痛VAS。通过腰椎X线片、CT评价术后患者的内固定位置和椎间融合状态。比较两组间和组内的临床评分差异性。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1±5.8个月(6~26个月)。ODI评分A组术前(82.5±16.7)%,末次随访(16.0±8.9)%;B组术前(78.0±14.6)%,末次随访(18.0±9.4)%;腰痛VAS,A组术前8.3±3.5分,末次随访1.7±0.9分;B组术前6.7±4.5分,末次随访2.1±1.3分;腿痛VAS,A组术前6.3±4.5分,末次随访1.0±1.0分;B组术前7.8±3.4分,末次随访2.3±2.4分。两组末次随访的ODI和VA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的术前ODI、腰痛VAS、腿痛VAS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前、末次随访ODI、VAS、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大于A组(P0.05)。A组无手术切口感染、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予以修复。B组术中硬脊膜撕裂5例,术中修复或者皮下脂肪覆盖,伤口表浅感染1例,经过换药治愈。A组共置入24枚双钉技术的翻修螺钉(L1椎体2枚,L2椎体12枚,L3椎体10枚),其中18位置良好,4枚螺钉穿破椎体外侧壁,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但无神经症损伤症状,随访无内固定松动。B组再次植入48枚椎弓根螺钉,螺钉位置良好,无穿破椎体和椎弓根病例。末次随访的A组椎间融合8例,B组18例。翻修螺钉平均螺钉头倾角6.7°±6.6°(3°~16°),平均外展角度10.3°±7.4°(0°~15°)。B组无螺钉相关合并症。结论:个体化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提供一种新的微创解决方案,短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不完全易位的早期矫治方法。方法:替牙期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不完全易位病例8例,采用"2×4"矫治技术,切开翻瓣术,辅弓牵引尖牙、侧切牙复位。结果:8例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不完全易位者经过8~12个月的治疗,易位的上颌尖牙与侧切牙排列到正常位置。结论:上颌尖牙与侧切牙不完全易位,应早期矫治,以避免上颌侧切牙牙根吸收及完全易位的发生,矫治中的关键是减少尖牙与侧切牙间的移动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