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5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0篇
临床医学   910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79篇
综合类   2234篇
预防医学   3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49篇
  9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89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 探讨miR-181b-5p通过下调CYLD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81b-5p在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5637)和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的表达水平。在T24和UM-UC-3细胞中转染miR-181b-5p模拟物 (miR-181b-5p组)和miR-NC(对照组),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T24和UM-UC-3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T24和UM-UC-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81b-5p潜在下游靶基因CYLD,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b-5p是否与CYLD的3′-UTR结合,qRT-PCR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CYLD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181b-5p对CYLD蛋白的影响。在T24和UM-UC-3细胞中沉默CYLD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CYLD对T24和UM-U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与SV-HUC-1比较,膀胱癌细胞系中miR-181b-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比较,过表达miR-181b-5p和沉默CYLD均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1b-5p 明显降低野生型CYLD 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1b-5p显著下调CYLD mRNA和蛋白的水平(P<0.05)。结论 miR-181b-5p通过负调控CYLD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各20例。Q组在全麻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C组不行腹部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予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评估苏醒拔管后SAS躁动评分;评估拔管后15min时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术后6h、24h及48h VAS评分;记录术后24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补救性镇痛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Q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Q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拔管后10min时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C组相比,Q组患者术后6h、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Q组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需要补救性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用于膀胱癌手术患者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并提高良好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在膀胱癌中表达模式并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膀胱癌预后模型。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膀胱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相关信息,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模式;利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同膀胱癌预后相关的自噬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建立预后风险模型;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集(GSE48075)评估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结果 共筛选出38个膀胱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MYC、SPHK1、NAMPT、 P4HB、 SPNS1、 DIRAS3、 TP63、 APOL1、 ITGA3等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同膀胱癌预后相关,利用MYC、SPHK1、NAMPT等自噬相关基因成功构建了膀胱癌预后风险模型,风险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膀胱癌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表现为预后模型低风险组预后良好,高风险组预后较差。结论 膀胱癌风险预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膀胱癌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94.
膀胱癌是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针对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发现,circRNA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CircRNA可以通过影响相关的miRNA和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促进或抑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的目的。本文章就circRNA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深入了解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对单J管更换就诊延迟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1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单J管更换就诊延迟的真实感受。结果患者单J管更换就诊延迟主要表现为焦虑、侥幸和麻木3种心理;经济保障不足、路途遥远、家庭支持不足和相关知识缺乏是影响其就诊延迟的原因。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术后门诊单J管定期更换依从性差,既有主观上的认知缺陷,也有客观上的就医障碍。期待多部门共同合作,增强患者门诊定期换管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高风险[T_3/T_4(N_0/N_+)]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高风险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直接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影响。结果:本研究67例患者随访2~60个月,平均(27.1±17.8)个月。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18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8(33.62~82.38)个月,OS和CSS分别为36%和43%。对照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7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24.54~53.46)个月,OS和CSS分别为24.9%和27.0%。两组肿瘤降期率和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0)。结论: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的病理分期,并明显改善高风险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64岁,2016年11月因“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及尿痛6个月余”收治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查体:下腹部似触及肿物,有轻压痛。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前壁可见巨大新生物,表面可及出血坏死尿道黏膜改变,取活检示呈慢性炎症改变的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系统评价表柔比星(EPI)对比丝裂霉素(MMC)行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平台生物医学数据库(OVID)、Springer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23年2月1日发表的EPI(试验组)与MMC(对照组)治疗术后NMIB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1 1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53例、对照组550例。试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OR=0.52,95% CI(0.38,0.71),P<0.000 1]、膀胱刺激征发生率[OR=0.51,95% CI(0.32,0.81),P=0.004]、血尿发生率[OR=0.47,95% CI(0.28,0.78),P=0.0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种药物行术后膀胱灌注的其他不良反应(肝肾损害、皮疹、恶心呕吐、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 CI(0.36,1.27),P=0.22]。结论 使用EPI行膀胱灌注治疗N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略优于MMC,但是仍需谨慎对待本次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
背景与目的:评估尿脱落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在膀胱癌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60份膀胱癌术后随访尿液标本及20份正常对照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分析参数包括有无血尿、肿瘤数目、大小、WHO分级及5个微卫星位点标志物。结果:20例复发者中17例MSI阳性(85.00%),且15例为血尿标本,检测术后随访者尿脱落细胞中MSI诊断膀胱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报值分别为85.00%、82.50%及83.33%,MSI与肿瘤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I可以作为膀胱癌术后随访病人尤其伴有血尿者监测肿瘤复发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
<正>来自美国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正常组织干细胞响应创伤相似的新机制,或许可以解释经多周期化疗后膀胱癌干细胞发生化疗耐药的原因;靶向癌症干细胞的这种"创伤反应"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最近在线发表在《自然》(KURTOVA AV,XIAO J,MO Q,et al.Nature,2014,Dec 3.doi:10.1038/nature14034)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