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9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6篇
临床医学   989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77篇
综合类   2323篇
预防医学   3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3篇
  15篇
中国医学   284篇
肿瘤学   92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多型别人乳头瘤病毒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与泌尿系肿瘤关系。方法:用PCR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HPV16、18型检测阳性率10%,HPV通用型(即6、11、16、18、31、33)检测阳性率60%。其感染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多型别混合感染是膀胱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由于免疫原性,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人体疾病治疗方面受到限制,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抗体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构建单链Fv(ScFv)基因.表达制备ScFv片段,由于其分子小,免疫原性弱,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实验将获得的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Linker基因序列连接并克隆至pIg20表达载体,表达制备抗人肺癌scFv融合蛋白.现报道如下.l 材料与方法1.1 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3D_3(McAb3D_3)重链可变区基因(VH)克隆至表达载体pIg20,以SmaⅠ,XbaⅠ分别双酶切VH及pIg20质粒,以粘末端方式,将SmaⅠ-VH-Xba片段连接到pIg20载体,连接产物电穿孔法转染BL21菌,筛选鉴定.阳性子命名为pIgVH.1.2 将McAb3D_3轻链可变区基因(VL)克隆至pIgVH,以BgLⅡ、NcoⅠ分别消化中pIgVH及VL,以粘  相似文献   
83.
132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手术后2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32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2±5.74个月.肿瘤复发22例,总复发率16.7%.其中复发性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03),而不同肿瘤分期、分级及单发与多发肿瘤患者间的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MRP-1/CD9和HSP6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P-1/CD9和HSP60的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D9和HSP60在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9和HSP60在正常膀胱组织均高表达,41.2%和42.7%的膀胱癌对CD9和HSP60显示了表达减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膀胱癌中CD9的表达有差异(P<0.05),根据预后表浅性膀胱癌的复发浸润组和非浸润组中CD9和HSP60表达有差异(P<0.05).结论:CD9和HSP60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可能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1990年1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膀胱癌229例,大部为浅表性膀胱癌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加膀胱灌注化疗,其中32例晚期膀胱癌因肿瘤较大行手术+放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7.
分析农业地区人群膀胱癌死亡率与环境中农药暴露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沈阳市六个郊区县的农药资料和膀胱癌死亡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spearsman等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农业用途和杀菌剂及其它种类的农药使用密度与膀胱癌死亡率显著正相关。按性别分析,男性膀胱癌死亡率与农业用途、杀菌剂及其它种类的农药使用密度显著正相关;而女性膀胱癌死亡率只与畜牧业用途的农药使用密度显著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与农业用途和其它种类、女性与畜牧业用途的农药使用密度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农业地区人群膀胱癌死亡率与环境中农药暴露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包头市市区主要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年龄变化趋势,为该类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在包头市市区区级以上医院住院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首次诊断时的年龄分布。[结果]肺癌、胃癌、乳腺癌、直肠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卵巢癌、白血病、膀胱癌中,诊断年龄中位数以白血病最小(33.1岁),乳腺癌次之(48.6岁),膀胱癌最大(61.90岁).其余的为50~60岁。恶性肿瘤病人无论男女35岁以上患者均明显增加,89.3%的病人为35~75岁。[结论]包头市市区不同恶性肿瘤病人的年龄分布各有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胞必佳对膀胱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胞必佳注射液作用膀胱癌细胞BIU-8796h,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胞必佳注射液处理和未处理的膀胱癌细胞BIU-87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2-de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胞必佳注射液药物处理组图像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021±88,未处理组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171±99;差异蛋白质有661个,其中有216个表达增强,有451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胞必佳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关,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待质谱分析鉴定,为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运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acridineorenge,AO-F)检查法进行膀胱癌无创性诊断。[方法]采用AO-F检查法及巴氏染色分级(papanicolaousstaingradingsmethod,PG)检查法检测79例膀胱癌患者及80例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结果]两种染色法对诊断膀胱癌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卡方检验,χMH2=173.461,P=0.000。巴氏染色法与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比较,后者膀胱癌的检出率优于前者,χ2=19.606,P=0.000。巴氏染色法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56.6%,特异度为100%。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100%。80例非膀胱癌患者两种尿脱落细胞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吖啶橙染色法比单从细胞形态上检测肿瘤细胞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