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性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顽固性疼痛及术后高复发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神经瘤致痛与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B(TrkB)受体作用、外周及中枢致敏、大麻素CB2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神经瘤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其早期干预治疗包括镜子理论应用、超声引导局部注射、阿霉素应用等,以及手术神经疏导及重建神经连续性、血管化筋膜皮瓣治疗等。该文就痛性神经瘤形成、相关致痛理论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痛性神经瘤不同的治疗比较,分析痛性神经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33例不同受伤机制而导致的39处痛性神经瘤,进行单纯神经瘤体高位切除(8例),瘤体切除伴屈肌腱鞘植入(1例)、伴骨内植入(5例)、神经断端吻合(2例)、神经原位移植(10例)、皮瓣覆盖(7例)等进行不同手术的治疗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2~30年,按患者疼痛的主观意见来改善评定:优11例,良20例,差2例,优良率93%.结论 不同的受伤机制导致不同部位形成的痛性神经瘤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其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与受伤机制、首次术后局部血运、是否感染、瘢痕增生情况、神经处理方式、患者心理状况等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枢端对中枢端自体神经嵌入缝接法治疗痛性神经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中枢端对中枢端自体神经嵌入缝接法治疗痛性神经瘤的疗效。方法在1986年至1995年间,用中枢端对中枢端自体神经嵌入缝接法治疗痛性神经瘤21例。截指(肢)后残端痛16例,腕背桡侧、腕掌部痛性神经瘤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7个月,19例已无自发性疼痛;2例自觉疼痛明显减轻,但重叩击残端时疼痛仍然存在。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结论该法主要是使残端神经的再生恢复其生理过程,既可恢复神经的连续完整性,又可避免神经瘤的生长;是治疗痛性神经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治神经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新方法。方法:神经断面近端5-10mm范围接触液氮冷冻,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进行神经束分离、包埋、结扎外膜封闭残端。临床应用共治疗58例(肢、指),93条神经残端。结果:术后获得6-36个月随访的43例(肢、指),67条神经,没有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神经残端冷冻及显微外科联合应用,对防治痛性神经瘤形成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重建神经连续性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建神经连续性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尹维田张君崔树森朱清远残指(肢)端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原因大部分是由残端神经瘤引起的。这种疼痛常呈持续性,稍有触碰,疼痛非常敏感,且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有关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治疗方法,国...  相似文献   

6.
中枢端对中枢端神经吻合治疗痛性指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端对中枢端神经吻合治疗痛性指神经瘤王大伟,陈传庆,刘闽生,杨晓飞,范保兴截指术后疼痛性指神经瘤较多见,无论采取重新安置神经未端,还是单纯切除神经瘤的方法,其术后复发率很高 ̄(1)。1981年Samii ̄(2)首次采用中枢端对中枢端吻合(Centr...  相似文献   

7.
神经瘤性残端痛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讨论从预防神经瘤的发生入手治疗外伤性神经瘤性残端痛。方法1986年起,在切除残端神经瘤后,采用静脉桥接法(77例)、神经原位移植法(73例)、两神经残端直接缝合法(32例)等重新建立神经连续性的方法,治疗上臂残端及手指残端神经瘤性残端痛18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不管用何种方法,大部分病例的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优良率在90%以上。10%病例因指(肢)残端皮肤条件差而疗效欠佳。结论神经瘤性残端痛的原因,是残端神经失去了正常的连续性,形成神经瘤而引起的。重新建立残端神经连续性的各种手术,无论从预防还是治疗的观点出发,应该都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NF-α及TNF-RⅠ在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髓核移植至L4、5神经节,建立根性神经痛的动物模型,应用VonFrey针丝及RTY-Ⅰ型热痛测仪对神经行为的改变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及TNF-RⅠ在神经节及神经根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神经行为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自体髓核移植可以导致明显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现象,而无明显的热刺激痛觉过敏,TNF-α及TNF-RⅠ在自体髓核移植术后4天表达开始增强(P〈0.05),术后1周表达最强(P〈0.01),术后3周逐渐恢复正常,与痛觉过敏的改变对时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髓核组织触发了内源性TNF-α的释放,其与TNF-RⅠ一起参予了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生,可能是引起根性神经痛的关键细胞因子,应用抗TNF-α的药物可能对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制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的生长情况。方法: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远端神经切除,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2束,用带蒂骨骼肌桥接2个神经断端,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16周进行组织学检测。临床应用此方法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24例。结果: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桥内,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分布于肌纤维之间,未见有神经瘤形成。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临床24例病人总计36个神经瘤,随访6~20个月按中日联谊医院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结论:带蒂骨骼肌桥接近端周围神经是防治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残指痛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指术后的残指端疼痛,以往认为是存在神经瘤所致,但单纯切除神经瘤等治法,术后复发率很高〔1〕。通过近年来对残指痛原因及一些常用治疗方法的探讨,对不同情况的残指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残指痛的致痛原因通常认为截指后由于患指内残留之神经纤维轴索杂乱无序生长...  相似文献   

11.
痛性神经瘤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其治疗方法也有多种,如神经移植、肌肉种植、骨内置入等,效果亦是肯定的,但指神经外伤后痛性神经瘤由于其解剖特点和手指功能的特殊性,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并且因疼痛症状复发再次手术的病人比例也较高、针对上述情况,作者自1992年起采用指神经分束端端缝合法治疗指神经外伤性痛性神经瘤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双侧痛性指固有神经瘤的手术新方法。方法:双侧痛性指固有神经瘤30例患者,11例采用神经移植神经弓式的双端侧吻合,10例采用神经移植端-端吻合,9例采用直接端-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24.5~52个月,平均38个月。双端侧吻合组指感觉测定为S(4.35±1.98)级,高于另2组(P=0.027);两点分辨觉为(5.0±0.7)mm,小于另2组(P=0.022);3组Burchiel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33,P=0.020)。结论:神经移植双端侧神经吻合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双侧痛性指固有神经瘤,消除患指疼痛、恢复指腹触摸灵敏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自体指神经原位移植端侧嵌入缝接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自体指神经原位移植端侧嵌入缝接法 ,急诊一期修复指神经的连续性预防神经瘤的形成 2 7例 ,二期切除神经瘤后重建指神经的连续性治疗痛性神经瘤 9例。结果 :术后随访 9~ 2 3个月 ,一期均未出现残端痛 ,二期有 8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1例自觉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自体指神经原位移植端侧嵌入缝接法能够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肌腱缝合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取SD大鼠30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切断一侧的坐骨神经,将其近端与同时切断的同侧跟腱近端缝合。对照组:将一侧坐骨神经切除1.0cm。分别于术后4、8、12、16周4个时间组,取材作组织学观察。临床应用该法治疗50例手指神经瘤性残端痛。结果 光镜观察,实验组缝合口处无神经瘤形成,再生的神经纤维在腱纤维间隙内生长,排列有序。对照组均有神经瘤形成。术后50例中失访4例,46例随访6个月~2年,按中日联谊医院的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结论 神经肌腱缝合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显微外科治疗新方法张君尹维田高庆国王冰杜冬手指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治疗比较困难,由于周围神经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手术切除神经瘤后,如处理不当,复发率较高。有的患者历经多次手术均未能彻底治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神经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神经安定镇痛术结合腋鞘内泵入局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自残性断指患者再植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三抗”治疗的同时,应用持续小剂量静脉泵入神经安定镇痛合剂结合腋鞘内泵入镇痛药物7d:对照组术后行“三抗”治疗。结果治疗组34例,术后一期成活32例,坏死2例,有效率94.1%;对照组26例.一期成活22例,坏死4例,有效率84.6%。两组再植成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残性再植术后应用神经安定镇痛术结合腋鞘内泵入镇痛药物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外伤性神经瘤患者采用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手术.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参照尹维田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采用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可恢复神经连续性,预防神经瘤的再形成,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伤(CCI)神经病理痛模型热痛敏阈值及坐骨神经中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外周源性TNFα在神经病理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健康SD大鼠84只,在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大腿中部暴露并结扎坐骨神经。对侧大腿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模拟对照(Sham)。术后0.5、1、3、5、7、9、11、13、14d测定手术大鼠(n=12)两侧后爪的热痛敏阈值。于术后0.5、1、3、7、10、14d(每时点n=12)处死大鼠,切取两侧坐骨神经片断匀浆。对照组(n=12)标本取自健康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及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相对分布。结果 大鼠热痛敏基础值为(7.9± 0.2)s,大鼠双侧后爪(CCI及Sham)的%MPR在术后 1、3、5、7、9、11d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大鼠坐骨神经TNFα含量为(40.62±0.24)pg/mg,CCI侧坐骨神经TNFα含量于术后12h内急剧升高,显著高于Sham侧(P<0.01),后急剧下降至平台期,但 1、3 d仍高于Sham侧(P<0.05)。Sham侧TNFα含量不同时间点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侧坐骨神经TNFα在沉淀物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7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 外周神经源性TNFα是热痛敏产生及维持的主要诱发因素。膜结合型TNFα可能在神经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上皮来源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SCA)、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等;非上皮来源肿瘤如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血管瘤等;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除了功能性胰岛素瘤外,这类肿瘤诊断较困难;又因发病率较低,治疗经验不足,易导致治疗不当。因此,应加强认识,重视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从1993年5月至今,我们应用神经轴索残端挫灭联合神经鞘膜袖状闭合术,预防及治疗截肢后神经瘤性残端痛42例,术后疼痛消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