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①探讨血清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胱抑素C)的浓度在各年龄层肾功能评价中的意义。②探讨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胱抑素的异常率有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方法用免疫浊度法在东京医疗TMS10241上测定血清胱抑素C,同时,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和尿酶耦联速率法测定尿素氮浓度。用酶联比色法测定尿酸浓度。结果胱抑素异常结果检出率高于肾肌酐、尿素氮、尿酸的测定,胱抑素C浓度在各年龄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胱抑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精神病患者胱抑素浓度的异常率与正常体检者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胱抑素是评价50岁以上老人肾功能的先驱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构建表达靶向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1 (PTTG1)基因表达的RNA干扰载体microRNA,导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研究靶向抑制PTTG1基因对U25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以PTG1为靶基因,根据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要求,设计针对PTIG1的microRNA序列,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U25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膜联蛋白Ⅴ与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色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microRNA诱导的细胞凋亡,碘化丙锭(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阻滞.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TG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转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显示,PTTG1基因表达被抑制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2/M阻滞.结论 靶向PTTG1基因的重组microRNA干扰载体pcDNA6.2-GW/EmGFP-miR-PTTG1介导的RNAi显著靶向抑制了PTTG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明显地诱导了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和G2/M期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9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日通气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每天最佳通气时间。方法将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6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动脉血气的变化、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及面罩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血气分析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在心率、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的平均住院日、面罩副反应及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在24小时、尤其是72小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持续NPPV治疗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持续通气会增加患者出现面罩副反应的几率,两种治疗方法在气管插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4.
岩斜区手术入路名称繁多,且多有重复。根据手术入路方位的不同,岩斜区手术入路可大致分为经岩骨前方、侧方或后方入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经岩骨侧方(经岩入路),依据岩骨切除范围的多少可分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部分经迷路入路,经迷路入路,经耳蜗入路,全岩骨切除。不同的手术入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没有一种入路在处理岩斜区的病变中是完美无缺并适合于不同的情况。如何结合临床实际、岩斜区肿瘤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成为岩斜区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我院完成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Zyoptix)104例207眼。设Zyoptix组,并同样设常规LASIK组100例200眼为对照组。术前屈光度均为-1.50~10.00D,按≤-6.00D和>-6.00D各分为两组。两组中低度数组为Ⅰ组,高度数组为Ⅱ组。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使用Zywave像差仪和ObscanⅡ对进行检查,像差计测量,分析波前像差。应用1.0mm和2.0mm结合的高斯光斑、频率100Hz的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手术。采取术后3mo和6mo的随访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裸眼视力Zyoptix组优于常规LASIK组,且视觉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显著差异。术后两组均显示低阶像差明显降低,高阶像差有所提高。术后的高阶像差和切削面直径的大小及切削量的多少有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是一种很可靠的技术,可有效地矫正屈光不正,改善视觉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尤其是提高夜间视力的视觉质量,然而尚存在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施炜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5):586-586,588
<正>随着现代神经外科诊治水平的迅猛发展,神经科专科本科生及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十分重要。神经显微解剖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何将学生神经外科解剖理论知识与实际手术解剖能力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游离DNA中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70例胶质瘤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用德国希尔登试剂盒提取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DNA中hTERT含量,并比较其差异.随访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血清DNA中hTERT含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患者血清DNA中hTER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7.41 ng/ml:34.79 ng/ml,P<0.01);70例胶质瘤患者中,高级别组血清DNA中hTERT含量显著高于低级别组(131.76 ng/ml:85.89 ng/ml,P=0.010);术后随访1年,其中55例存活,10例死亡,5例失访,死亡组较存活组患者术前血清DNA中hTERT含量高(126.98 ng/ml:88.21 ng/ml,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DNA中hTERT含量,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结论 检测血清游离DNA中hTERT含量有助于胶质瘤的筛查、早期诊断,并且在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对岩斜区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方法 用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人路对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 该入路可以清楚暴露颞骨岩部、三叉神经、面听神经、部分后组颅神经、脑桥外侧面、岩静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磨除部分岩骨可以扩大内听道的暴露,切开小脑幕缘可以暴露部分滑车神经.结论 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充分利用了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脑暴露;同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于主体位于后颅窝的岩斜区肿瘤显微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0.
常规骨瓣与标准大骨瓣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常用方法,但其临床疗效仍有争议。我科2010年-2013年采用常规骨瓣与标准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92例,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系重型颅脑外伤,GCS评分3-8分,其中常规骨瓣组43例,男30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