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冠心病与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冠心病与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的相关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了139例冠心病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性,并结合疾病临床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CC基因型,暴露于CG基因型、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7(95%CI 0.86~2.20,P>0.05)和2.85(95%CI1.32~6.13,P<0.01),校正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95%CI 1.22~6.65, P<0.05)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572C/G多态性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间以及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间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古方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口服黑地黄丸,对照组口服肾康宁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56%,显著优于对照组63.39%(P<0.01),失代偿期患者更突出;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UN、CO2—CP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黑地黄丸是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ECG 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NVAF患者6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将患者分为栓塞事件组(23例)和无栓塞事件组(46例).描记ECG V1导联,测量f波的振幅、f波时限和f-f间期,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相关分析及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 栓塞事件组患者f波振幅较无栓塞事件组低(0.076±0.018)mV vs(0.092±0.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间期较无栓塞事件组短(0.115±0.009)s vs(0.126±0.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时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P<0.05),而与左心房、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减低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G 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常规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停用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 207例CABG前已在服用他汀至少1个月的患者,按围术期是否停用他汀,随机分为他汀组(n=103)与停用他汀组(n=10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F发生情况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在临床资料、围术期参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停用他汀组AF发生率显著高于他汀组(30.8%vs13.6%),症状性AF发生率、AF持续时间、最快心室率亦均显著高于他汀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停用他汀是CABG后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95%CI:1.3~6.3,P=0.007)。hs-CRP水平在两组变化趋势相似,停用他汀组术后不同时间hs-CRP均显著高于他汀组(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ABG围术期停用他汀可增加术后AF发生率,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反弹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探索allo-HSCT后发生IFR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后并发IFR的19例血液病患者, 按照1∶5的比例随机选择95例同期未并发IFR的allo-HSCT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9例移植后并发IFR患者中男10例, 女9例, 中位年龄36(10~59)岁, IFR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68(9~880)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例, 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5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例,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T淋巴母细胞样淋巴结瘤1例。确诊13例(68.4%), 临床诊断6例(31.6%)。病原菌分布:接合菌6例(31.5%, 毛霉菌2例, 根霉菌4例), 曲霉菌4例(21.1%), 念珠菌3株(15.8%)。5例接受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联合治疗, 1例接受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6.
患者男,75岁.因"头晕、头昏伴心悸2 d"到我院中医科就诊.心电图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或3:1下传,心房率100次/min,心室率52次/min,完全性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转入心内科.患者有"脑梗死"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无显著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01×109/L,红细胞4.33×1012/L,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167×109/L,凝血酶原时间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10 s.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血糖血脂均正常.头颅CT平扫:①双基底节区脑梗死;②脑白质脱髓鞘.起搏器植入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房室大小及大血管根部内径测值正常,二、三尖瓣轻中度反流,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对胰岛活性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Wistar大鼠胰岛作为刺激原,Lewis大鼠脾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分为4组:SIN组为SIN+胰岛+淋巴细胞共培养;他克莫司(Tac)组为Tac+胰岛+淋巴细胞共培养;阴性对照组为胰岛+淋巴细胞共培养;空白对照组为单纯淋巴细胞培养。四甲基噻唑蓝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细胞因子(IFN-γ、IL-2、IL-10)浓度以及胰岛素分泌量,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检测胰岛细胞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OD值、细胞增殖率、上清液细胞因子浓度、胰岛素分泌量及胰岛素刺激指数等指标,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第3天,阴性对照组、SIN组、Tac组和空白对照组OD值分别为0.524±0.048、0.438±0.032、0.429±0.037、0.327±0.026;SIN组OD值低于阴性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T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淋巴细胞增殖率SIN组和Tac组分别为(33.9±2.8)%、(33.2±3.0)%,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但SIN组和T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N组上清液IFN-γ、IL-2浓度分别为(67±6)、(322±21) pg/mL,均低于阴性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但与T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浓度为(76±4) pg/mL,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N组高糖及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4.7±2.1)、(8.3±1.2) mU/L,计算胰岛素刺激指数为1.73±0.24,胰岛细胞存活率为(82.5±4.7)%,均优于Tac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 结论SIN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可减轻胰岛免疫损伤;与他克莫司相比,能更好地保持胰岛细胞活性及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阿坝州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阿坝州1990~2005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食物中毒专题调查总结进行分析。[结果]16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5起,中毒人数207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6.07/10万,死亡14例;中毒发生以夏秋季为主,占68.8%;中毒原因以有毒植物为主,占53.6%;中毒的食品种类以毒蕈类和肉与肉制品为主,占60.0%;发生场所以家庭、集体食堂为主,占68.0%。[结论]加强家庭、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及监督监测力度,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宣传普及有毒植物鉴别和制作工艺及食品卫生知识,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快慢综合征(TBS)患者导管消融(CA)后仍因症状性心动过缓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探究此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要起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39例阵发性房颤合并TBS患者接受CA后又因症状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CA结果、植入起搏器原因及时间特点,并与同期年龄、性别、左房大小相匹配的39例CA后不需永久起搏TBS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筛选TBS患者CA后需永久起搏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组需起搏患者年龄(62.79±8.74)岁,男性25例(64.10%),随访(25.54±6.96)个月,单次消融成功25例(64.10%),多次消融成功29例(74.36%)。71.79%患者起搏器植入时间为CA同期住院或空白期内,1 a后植入起搏器仅有3例(7.69%)。11例(28.21%)因器质性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植入起搏器,余均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TA)事件后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多因素分析发现,最长长间歇长及长间歇发生在非夜间(06:00—24:00...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