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根据意大利北部Piedmont地区的出院记录评估国家法律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的政策是否导致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短期内减少。方法和结果:分析禁令颁布前(2004年10月至12月)和实施期间(2005年2月至6月)的AMI住院情况,每个时期均与12个月前的相应时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2.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活化的血小板黏附受损内皮并聚集,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参与AS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不断放大形成致命性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因此研究者们将活化的血小板能够聚集到损伤血管处的特性应用到药物递送系统中,单纯地将血小板作为药物载体或利用其表面蛋白的独特性与纳米材料结合靶向运送药物到指定部位,这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上极具价值。本文就血小板及其膜仿生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黄浙勇  江时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48-2650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经左心室造影测定的和心导管测得的值为判断左心室功能的指标。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的632例患者,按不同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并与同期961例无RCA狭窄的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按照左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无和部位不同,分成左冠状动脉正常、左前降支(LAD)狭窄、左回旋支(LCX)狭窄、左主干(LM)狭窄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LAD+LCX)狭窄5种情况分别讨论。结果:(1)在左冠状动脉正常时,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50%-74%)、中度(狭窄75%-89%)和重度(狭窄90%-99%)RCA狭窄患者的LVEF分别下降0.36%、0.50%、3.07%(P均〉0.05),仅完全闭塞组(直径狭窄100%)患者的LVE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4.58%,P〈0.05);(2)在LAD、LCX、LM、LAD+LCX狭窄时,与对照组比较,RCA非闭塞组(直径狭窄≥50%,且〈99%)LVEF分别下降0.93%、0.28%、3.41%和2.81%(P均〉0.05),RCA闭塞组(直径狭窄≥99%)LVEF分别下降10.90%(P〈0.01)、3.66%(P〉0.05)、6.52%(P〉0.05)和5.15%(P〈0.01)。LAD狭窄时,RCA非闭塞组和RCA闭塞组之间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3)除LAD狭窄时RCA闭塞组LVEDP有显著性增加(3.4mmHg,P〈0.01)外,不管是左冠状动脉狭窄(LAD狭窄、LCX狭窄、LM狭窄、LAD+LCX狭窄)时抑或左冠状动脉正常时,RCA狭窄程度对LVEDP的影响无方向一致性,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CA狭窄对LVEF的影响与RCA病变程度有关,即RCA闭塞病变可恶化左室收缩功能和LVEF;RCA狭窄及狭窄程度对LVEDP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84.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一类重要血细胞,主要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且在维持机体血管损伤修复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还可与多种细胞及因子结合,参与级联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小板通过各种表面受体、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多种细胞因子实现其功能。血小板及相关分子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机制十分重要,在监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86.
目的:基于年龄探讨血清钾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及不同年龄STEMI患者适宜的血钾浓度。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441例,根据年龄分为≤65岁组(n=245)和>65岁组(n=196),再依据入院24 h内平均血钾浓度分为<3.5 mmol/L亚组、3.5~4.0 mmol/L亚组、4.0~4.5 mmol/L亚组和≥4.5 mmol/L亚组。比较各年龄组内4个亚组间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65岁组3.5~4.0 mmol/L亚组住院期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4.8%),病死率最低(0.9%),不同亚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65岁组3.5~4.0 mmol/L亚组住院期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9.1%),病死率最低(6.0%),不同亚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钾浓度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住院早期的适宜血钾浓度为3.5~4.0 mmol/L。  相似文献   
87.
骨髓干细胞归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各种组织器官损伤的再生治疗,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干细胞修复作用的前提是细胞归巢,即心肌梗死等细胞损伤坏死引起一系列信号分子的释放,内源性骨髓干细胞或移植的外源性干细胞定向趋化迁移至损伤处,发挥修复作用。心肌内局部注射的干细胞产生的移行也是一种归巢。深入理解干细胞的归巢过程和机制对提高移植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部分心肌梗死(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差异。方法:对中澳两国临床诊断MI的977例患者行选择性CAG检查,并对年龄、性别和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国组CAG阳性(直径狭窄50%以上)550例,占95.16%,澳大利亚组CAG阳性376例,占94.24%,中国和澳大利亚MI患者比较,〈40岁患者2.08%vs6.02%(P〈0.05),男性患者85.6%vs79.7%(P=0.015),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别为58.65%vs28.57%和11.59%vs68.42%(P〈0.01),糖尿病患者为17.30%傩16.29%(P〉0.05),3支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分别为32.87%vs24.31%和45.50%vs32.33%(P〈0.01),两组冠状动脉(CA)病变累及的血管,均依次为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中国MI患者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29.58%,澳大利亚人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59岁,为32.08%。结论:与澳大利亚人相比较,中国MI患者年轻人较少,高血压发生率高,高脂血症发生率低,CA病变中以多支病变及完全闭塞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89.
抑肽酶增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5年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心脏手术期间常用止血药的短期安全性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但其对长期死亡率的影响尚缺乏相关资料。目的:比较应用赖氨酸类似物抗纤溶药(氨基已酸和氨甲环酸)、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和不使用止血药的3组接受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的长期全因死亡率。设计、地点和参与者:此项国际队列研究实施于1996年11月11日至2006年12月7日间,共纳入69个医学中心4374例患者,对来自62个中心的3876例患者CABG术后6周、6个月及其后每年(共5年)的存活率进行前瞻性评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在同一患者中置入的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裸金属支架(BMS),评估置入即刻和6个月随访时的生理学参数:血流储备分数(FFR)、充血时跨支架压力阶差(HTG)和管壁切应力(WSS)。方法与结果:共纳入20例至少有2支冠状动脉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血管和狭窄特征具有可比性,随机置入1枚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1枚BMS。置入即刻和6个月随访时测定冠状动脉压力、FFR、HTG和W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