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郑晶  陈艳清  郭霞 《当代医学》2013,(28):118-119
目的通过对106例肝癌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探讨在检查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安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方法检查前做好病情了解、心理疏导;检查中,做好护理配合指导并仔细观察;检查后,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06例肝癌患者均顺利配合插镜完成检查。结论对检查前、中、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胃镜检查成功率提高并使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观察足趾复合组织瓣对指腹完整或部分完整的末节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末节缺损的情况及拟吻合的受区血管设计、切取皮瓣,将皮瓣移植到供区并建立血液循环。结果:10例患者的皮瓣均Ⅰ期成活,随访6个月~1年,外形、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结论:为保留指腹,足趾复合组织瓣移植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5.
脾动脉栓塞术是我院近几年来刚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方法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脾动脉,注入栓塞剂或药物将部分脾动脉栓塞。2004年3月—2005年12月,本院对4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施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经临床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牙龈出血、鼻衄、脾肿大等。1·2治疗及预后按常规股动脉插管介入方法治疗,常规药物为庆大霉素16万IU、地…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移植人皮肤建立的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瘢痕中不同时期TGF-β1的变化,探讨TGF-β1的表达与瘢痕增生的关系及对比与人的增生性瘢痕的变化规律,证明用该裸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的全厚皮片移植于裸鼠背部,待皮片脱落后局部产生瘢痕增生,切取不同时期的瘢痕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TGF-β1进行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移植术后TGF-β1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为,1个月和3个月时高表达,6个月时表达明显减少,而在正常皮肤中很少有阳性表达.结论 TGF-β1在该裸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人的增生性瘢痕的变化规律相似,TGF-β1的表达与瘢痕增生有密切关系,该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增生性瘢痕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7.
应用颞浅筋膜瓣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因肿瘤术后、炎症、外伤等造成的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患者,采用带额浅血管蒂额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进行修复。结果 13例患者均得到了较满意的封闭修复,其中2例患者植皮区部分坏死,1例患者颈浅筋膜瓣的边缘出现小的洞穿性瘘口,经换药及再次局部手术后痊愈。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较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血供丰富,安全可靠,供区不留畸形,是修复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良好的自体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88.
65株变形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类型与分布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65株变形杆菌产β-内酰胺酶(β-lase)的类型与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底物改良相邻纸片法检测65株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37株,普通变形杆菌15株,其它变形杆菌13株)所产β-lase的类型与分布情况。结果①65株变形杆菌β-lase总检出率为44.6%,其中青霉素酶6株(9.2%),头孢菌素酶7株(10.8%),而检出产广谱酶13株(20.0%),超广谱D-内酰胺酶(ESBLs)3株(4.6%);②不同变形杆菌的产酶不同,奇异变形杆菌以产广谱酶为主,普通变形杆菌以产头孢菌素酶为主,其它变形杆菌以产超广谱酶为主。结论①本组变形杆菌产β-lase以广谱酶、头孢菌素酶为主;②不同变形杆菌的主要酶型不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因肿瘤术后、炎症、外伤等造成的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患者,采用带颞浅血管蒂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进行修复.结果13例患者均得到了较满意的封闭修复,其中2例患者植皮区部分坏死,1例患者颞浅筋膜瓣的边缘出现小的洞穿性瘘口,经换药及再次局部手术后痊愈.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较满意.结论颞浅筋膜瓣血供丰富,安全可靠,供区不留畸形,是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良好的自体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losartan、PD123319作用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DNA含量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8mol/L-10^-5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增加(P〈0.05);losartan能几乎完全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PD123319对此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