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01.
目的:分析严重生精障碍男性的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的特点。方法:采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AZF微缺失。结果:在443例无精症与183例严重少精症患者中,79例染色体出现异常(12.62%),其中无精子组68例(15.35%),严重少精症组 11例(6.01%)。同时,在严重少精症组中发现1个未经报道的易位核型46,XY,t(4;8)(q35;q22)。Y染色体AZF微缺失68例(10.86%),其中无精子组和严重少精子组发生率分别为11.51%和9.29%。在AZF微缺失中,以AZFc缺失最为常见,其次是AZFb和AZFd缺失,构成比分别为41.18%、20.59%与10.29%。在68例Y染色体微缺失中,14例合并染色体异常,无精子组和严重少精子组分别为10例和4例。结论:遗传异常是严重生精障碍患者的重要病因,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前,需要进行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微缺失检测,以减低父代异常基因遗传给后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2.
20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57例发病在18 h以内的高龄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57支IRA,163处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95%~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158枚冠脉内支架,155支IRA术后完全再通,即刻成功率98.73%.2支IRA因PTCA后无血流未置入支架.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3级,残余狭窄为0%~10%.1例于术中死亡,2例于术后48 h死亡,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91%.术后随访6~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4.
皮肤圆柱瘤(dermal cylindroma)源于外泌汗腺,临床少见,恶变者则更为罕见.2009年2月,我科收诊1例单发低恶性头皮圆柱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8.4岁;均为窦性心律,合并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190ms,平均为(166.0±19.2)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为7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为0.25.按安置起搏器的模式分为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组(LV组,n=6),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组(BiV组,n=10).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逆行冠状静脉窦血管造影了解冠状静脉分支血管的分布情况,左心室起搏电极分别放置于心大静脉左心室侧后分支9例,心大静脉左心室后分支7例.观察起搏治疗前后左心室心功能参数、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及体表心电图的变化.结果BiV组患者LVEF由术前的24.6%提高到31.2%(P<0.001);LV组LVEF由术前的23.9%提高到32.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两组分别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的(149±51)ml/m2和(153±53)ml/m2下降至(116±38)ml/m2和(121±41)ml/m2(P<0.001),下降幅度均达15%以上;表示心室运动同步性的超声指标示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运动的延迟时间(SPWMD)两组分别由CRT前的(195±94)ms(BiV组)和(197±89)ms(LV组)下降至(17±60)ms及(16±56)ms(P<0.001).6 min步行距离则分别由CRT前的(403±53)m(BiV组)和(401±59)m(LV组)提高至(441±62)m和(442±67)m. 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与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相比,同样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缝合器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采用徒手压迫或血管缝合止血的成功率、失败率以及血管并发症等。CAG组仅接受常规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而PCI组接受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包括术前使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结果共完成股动脉血管缝合218例,其中CAG组120例,PCI组98例,血管缝合成功率分别高达91.7%和9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徒手压迫的成功率(P<0.05),而且分别有8.3%和9.2%的失败率,但其血管并发症仅见小血肿伴股动脉感染,发生率仅为1%,甚至低于徒手压迫;而且血管缝合不受是否已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制约,可以在CAG和或PCI术后即刻拔鞘,止血方法简便,而且省时省力,患者也易于接受。结论常规或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即刻止血有效而安全,其血管并发症与徒手压迫相似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207.
肝硬化是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主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多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发生曲张现象,而胃镜检查可直接发现食管胃底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判断曲张程度及静脉表面有无红色征、糜烂和血痂及活动性出血的出血部位,对肝硬化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能更放松地和医务人员配合,顺利地做好胃镜检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研究东莞东南区域不同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缺乏率和酶活性测定法在女性杂合子中的检出率。方法 收集东莞市塘厦医院2007年1月~2013年4月的39 475例标本,通过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出不同人群的基因频率和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结果 不同人群的男性G6PD缺乏率分别是成人组(A)5.03%,新生儿组(B)5.10%,总组别(C)5.06%,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4,P=0.980)。A,B和C每组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分别是27.13%,14.49%和23.87%,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P=0.000)。结论 G6PD缺乏症在该地区发病率为5.06%,不同人群的G6PD缺乏率无差异,以及采用酶活性检测法在女性杂合子检出率中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B组中,这有利于在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联合清创术对促进Ⅲ期褥疮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近5年(2006-2011年)收集的70例Ⅲ期褥疮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本治疗方法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糜蛋白酶治疗,比较两组脓性分泌物坚守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治疗Ⅲ期褥疮在重视加强营养的同时,联合糜蛋白酶清创治疗褥疮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10.
目的观察体质量在兔窒息心跳骤停模型中对两种诱导亚低温方法的影响。方法体质量1000~2500g兔24只麻醉后,随机分成冰袋组和4℃生理盐水组,夹闭气管法制造心跳骤停模型。心跳骤停后3min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分别采用冰袋放在动物的上腹或耳缘静脉输注4℃生理盐水的方法诱导亚低温;定义直肠温度降低2℃为诱导亚低温完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诱导亚低温所需时间,并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两组诱导亚低温所需时间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 所有动物均达到自主循环重建,且自主循环重建持续至实验结束。冰袋组诱导亚低温所需时间显著短于4℃生理盐水组[(22.8±4.7)min vs(42.5±4.0)min, P<0.001]。冰袋组诱导亚低温所需时间与体质量正相关(r=0.725, P=0.029),但4℃生理盐水组诱导亚低温所需时间与体质量不相关(r=0.342, P=0.418)。结论 兔心跳骤停模型中,诱导亚低温用冰袋快于静脉输注4℃生理盐水。临床上早期诱导亚低温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